第二十三章 补救(4 / 5)
次轮到波茨菲尔德倒霉了。后方,罗云冲仍然无法确定能否在波茨菲尔德投弹成功,至少在收到了轰炸成功的报告之前,他不敢下任何结论。
到十二点半左右,罗云冲有点急躁不安了。按理说,轰炸机在十二点二十分左右就应该到达波茨菲尔德上空了,而且侦察机也没有发回天气变化的报告,那么现在就应该投下原子弹了,为什么还没有报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罗云冲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已经失败过一次,绝不能再失败一次了。这十分钟的时间,对罗云冲来说,绝对是最为漫长的十分钟!直到十二点四十三分,前方的侦察机才发回了“红色”信号,这是轰炸取得了圆满成功的代号。到此时,罗云冲才长出了口气,而他同时也才发现,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衬衣。
根据后来执行这次轰炸任务的郭孝贤上校回忆,当时轰炸机在到达了波茨菲尔德上空的时候,投弹点上方的云层很厚,轰炸机连续四次进入,投弹手都没有能够看到地面上的瞄准点,也就是波茨菲尔德市中心的那栋大钟楼。当时差点就要放弃投弹,准备前往第三个目标,也就是克利夫兰。最后,郭孝贤决定再飞一次,在第五次到达目标上空的时候,投弹手看到了地面上的目标,随即就投下了原子弹,轰炸机上记录的投弹时间是十二点四十分。
美国华盛顿时间,唐历29年8月22日12点43分,波茨菲尔德遭到了原子弹轰炸。根据美国政府记录,当时该城有人口229842人,其中87452人当场死亡,112643人受伤,其中绝大部分都在轰炸后十年之内死亡。城区内八成以上的房屋遭到了破坏,爆炸投影点附近2500米范围内几乎无人生还!
根据唐帝国后来公布的数据,投在波茨菲尔德的“橄榄”的爆炸当量达到了25000吨TNT的威力。这一数据是比较准确的,而且也证明了“内爆式”对核材料的利用率要比“枪式”高得多,当时“橄榄”只装了12公斤的钚239,理论爆炸当量只有35000吨。
很明显,不管是在哈里斯堡,还是在波茨菲尔德,这两次轰炸行动实际上都带有很大的实验味道。这主要就是唐帝国没有在将原子弹投入实战之前,进行实弹实验。这也算得上是当时的特殊情况吧,毕竟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将实弹用于实验,这是相当浪费的。可问题是,对于核武器来说,两次“实验”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损失了一枚原子弹的情况下,实弹与实验装置试爆都显得异常的关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