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今日天晴(6 / 7)
中俄正式停战,这一场因俄国妄图染指外蒙而引起的中俄冲突总算结束了。
眼看着远东将要恢复和平,最为额手相庆的,自然非英国莫属,作为协约国集团的绝对核心,这个国家不但要分神维持协约国,还要介入因俄国引起的远东动荡,十分不容易。
不过,当《泰晤士报》上悬挂上俄国远东集团军司令官战死、参谋长向中国人投降的消息后,唐宁街沉默了许久,才向正在西安的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下达了交好中国的命令。显然,近二十五万俄军在远东被新生的中华民国军队消灭,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除了位于极北地区尚有几千警察跟驻军完好外,就只剩下海参崴城中死伤惨重的俄军一部。其余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再没有一个俄军守军,现在俄国的东南国门可以说是对中国大开无疑。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们必须得承认。经历了一场资本主义的革命后,这个老迈的国家重新焕发了生机,并趁着我们无暇东顾的时候,快速汲取来自欧洲的文明跟力量,不断壮大中!”泰晤士报上如此报道,“俄国人因为他们对外蒙的染指,在远东跟突厥斯坦区,至少被消灭了三十万人,并为之付出了近10亿卢布的损失。而中国人的损失显然要小得多,保守估计,他们为这一场战争,付出了约十万到十五万人的死伤,军费开支逾1.2亿华元。失去了来自远东跟中亚的物资后,这个冬天,对于俄国人而言,将是最寒冷的冬天。”
此时的泰晤士报显然还不知道,他们无意中猜到了沙皇俄国的结局。
不过泰晤士报也高度赞扬英国政府及时介入调停这场冲突,他们认为这种“来之不易”的和平,是英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现在,一个是协约国的盟国、一个对协约国在亚洲最大也是最廉价的物资采购国。这两个互相敌视的国家终于可以得到消停,不要说英国在其中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单就避免了这个国家陷入混乱和内耗,便是了不起的功绩。对于中国而言,虽然都惊呼要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但依旧隐约乐观地认为,中国实力的壮大对英国是一件好事,说明东亚的力量开始恢复了制衡因素——这是唐宁街一贯喜欢玩弄离岸平衡手的家伙最喜欢的局面。
事情明摆着,俄国和中国,一个面积世界最大人口第二的国家,一个是面积世界第二,人口第一的国家。当这两个国家的战争一直维持下去,对于协约国而言,将是最痛苦的事情。
对中俄停止前线的军事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