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辽东恶战(三)(3 / 4)
东半岛,导致朝鲜半岛的攻势因此受挫,为日本人留下从容应对跟调兵遣将的时间。
而第二种,则是总参内一些稳健派制定的计划。他们立足于中日两国国力对比,说的也是清楚明白,那就是中日两国既然开战,便要做好打一场持久战、消耗战的准备。日本若论国力乃是东亚第一强国,便是民国历经辛亥革命之后数年低头猛赶,也不过在军事工业上勉强追平了日本、航空制造业超过了这个国家而已。基础工业、造船业等等,中日两国之间的差距依旧明显。
现在选择权摆在了李济深的面前,他需要尽快从两种选择之中挑选出一个最合适的计划,然后尽快安排下去。
该如何做出选择呢?
李济深陷入了思考之中,在总参有关北方战线的计划出炉之后,他便跟陆军部及总参的诸位高官交流过经验。毫无疑问,绝大多数陆军部高层及总参的指挥官们都是赞同第二种选择的。而支持第一种计划的也不乏大佬,至少李济深就知道,总统是十分赞同先集中主力打掉辽东半岛,收复了辽东半岛主权。然后再集中力量,与日本决战朝鲜半岛,争取对日谈判主动权的。
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是李济深在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他决定采取第一个选择,集中陆航跟第一军、第二军主力,顺便从尚未调动的第四军中调用两个炮兵旅,加强辽东半岛方面的战斗力,以争取在一周内瓦解日本防线。
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李济深和李汉的思考都是基本一致的,他们都还记得,这一场中日战争的初衷并不是与日本争夺东北亚霸权,第一战略目的其实只是为了收复被日本所占领的国土,至于其他的重创日本陆军,争取谈判主动权都是第二、第三战略目标罢了。
所以,只有集中力量在日本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以数倍于日本人的力量,摧毁日本驻守辽东半岛的第三、第八师团,在收复国土的同时,也让日本人感觉到了痛,才能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不利。
李济深很快做出了选择,而事实上,他的这个决策得到了李汉的支持。这个决定确实有些冒险,不过战争本身就是冒险,国防军在辽东半岛集中了四倍于日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又调集了数百架战机跟上千门火炮强攻,这股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力量能够碾压一般在一周内摧毁日本在辽东半岛的兵力,直接决定了整个北线战场,民国方面能否一直掌握战争主动权。
在收到了第一军开始强攻盖州的消息后,李济深立刻下令第二军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