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空中大决战(2 / 4)
装有远程搜索雷达,在空中可探测近四百千米内的敌机,它还能同时跟踪多达一百个目标,能同时指挥四十架己方飞机实施拦截。
因为有了这“超越地平线的眼睛”,再加上地面的预警雷达和机动的雷达车,印度空军的一举一动都在联军的监视之中。掌握了先机之下的大空战,南巴联军未战已经占了上风。
预警战机是联合空军的千里眼和顺风眼,而电子干扰飞机则是为印度空军准备的致盲、致聋的另一大杀器。它能侦测敌机的通讯频率和敌雷达波长,并对其实施强力干扰。在之前的空战中它只是小试了下身手,现在这场决定胜败的大战,它可要全力施为了。
印军飞机还在途中飞行,便被预警飞机捕捉到了,几十秒钟的时间,计算机便将敌机的航迹诸元计算完毕,并算出敌机的高度、距离、方位、速度等资料。联合空军立刻出动处于全神戒备状态的战机,前往迎敌。由于情报准确快速,联合空军有充分准备,对敌情了如指掌。再加上预警飞机还在不停地发送最新情报,印空军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之中。
拦截机群出动了四个中队,也是九十余架飞机,但都是鹞式战斗机,这比印军的攻击机群的空战能力明显要高出一筹。而且在迎头攻击中,装备了雷达制达导弹的鹞式比只有红外寻线导弹的米格—21更有优势。
为了防止敌机得到雷达预警而提前退却,拦截机群根据预警飞机的数据,掌握着时间和速度,保持低空飞行,到最后才跃升加速飞行,几乎与印空军攻击机群同时到达了冈格拉附近的作战空域。
印军机群得到的预警时间很短,逃窜显然是来不及了,米格—21纷纷冲上来,掩护“苏-7”超声速战斗轰炸机中队。一通迎头的导弹飞来,印军飞机或中弹或急速规避,阵形有些散乱,没等他们重新调整编队,鹞式战机已经出现在视距之内,并且再次发射雷达制导导弹。
空战开始了,一百多架飞机在空中象蝗虫似的穿梭往来,以飞快的速度互相追逐攻击,导弹不时从机翼下飞射而出,机炮喷吐着红色的火焰,发动机的轰鸣声、导弹的吼叫声、飞机的爆炸声混杂在一起,空中乱成一团,无法辨认谁在攻击谁。
南巴联合空军在战场前便依据预警飞机提供的信息,兵分两路,一路迎战米格战机,一路绕过米格拦截,扑向米格机群身后的苏七战机。
苏—7是前苏空军冷战年代最早的大量使用的战术攻击机,有“装配匠”的绰号,如果投弃炸弹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