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赤山镇(2 / 4)
。踩在霜冻的村路上,嘟嘟的响。
此时已经是晚秋,八月种下的冬小麦已经发芽,村里大多数的男人都下地去了。李王村的村民以前有种稻也有种粟,还有种高粱大豆的,不过这几年不是干旱就是蝗灾,大家便只能种比较抗旱的冬小麦和大豆。八月种麦,来年五月收获后,正好又可以种一季大豆或者粟谷或者高粱。
李璟穿着的圆领长袍虽然是夹层的,不过这个时候也没有棉花填充,家里也买不起皮袍,这清冷的晨风一吹,浑身上下都觉得凉嗖嗖的。
一路哈着的白气,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李璟才走到了赤山的北面山脚下的赤山镇。
此时还是一大早,东面的瓮城门还没有打开,在城门前聚集了上百的百姓。这些人里有的牵着驴子骡子,也有赶着大车的。更多的则是肩挑手提着东西,大多是来镇里买卖的。有卖炭卖柴,卖鱼卖肉卖羊卖猪不一而足。不过大多数的百姓都是面黄饥瘦,脸色苍白,身子单薄。身上的衣服虽然还算齐整,可却都是补丁摞着补丁。
看着这些在寒风中跺着脚御寒的百姓,李璟也是心中长叹一声。眼下百姓日子虽苦,可还总算能活的下去。等到明年王仙芝、黄巢一反,大家可就要没活路了。虽然印象中王仙芝和黄巢的贼兵并没有杀到登州来,但也一度杀到了淄青平卢所管辖下的州县中。
本来就天灾不断,这乱兵一起,各处的盗匪就更加要多如牛毛了。
又等了一会,镇里终于响起鼓声,东瓮城门也吱吱的打开。随着吊桥放下,百姓们开始排队进城。
“入城费两文!”一个挎着横刀的守城兵双手抱在怀中,眼睛半睁半闭的对李璟说道。
对这个李璟却也明白,他刚才也看到了凡入城的,不管是赶车还是空手的,一律两文钱。以现在斗米两百文钱的物价,这入城费两文钱倒是不贵,李璟掏出身上带的那串钱,取了两个开元通宝放进了军士面前的竹篮中。
进了瓮城门后并不直走,而是绕着城墙往左走了约百十步才算到了赤山镇的东门。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为了增强军镇的防御力。就算战时瓮城门失守,敌人也不能立即冲到里面的城门前,而是得绕着城墙走了好一段才行,这就给守军时间组织防御反击。
再次进城门,这次并没有收费,把守的军卒却是多了几人,每一个入城的虽不用搜身,却被上下打量。如果是陌生面孔,便会被拉到一边盘问几句。不过赤山镇也算承平日久,有重兵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