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替人从军(2 / 3)
准备,等明年十月京城考试,你一定能中的。只要中了进士,那咱们一家也就柳暗花明了。”
不但韩氏是如此想,其它的几个嫂嫂姐妹们也都是这般想法,就是桂娘也劝他一心读书,以应明年科举。
李璟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要说以原来这个李璟的学问,虽非朝廷州县官学和中央官学正规出身,可却也是认真自学的。他的学问能力还是不错的,早几年前就拿到了州县官员的举荐信,取得了参加科举的乡贡资格。真论才气,李璟相信他考个进士是有五六分把握的。
只是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大唐朝的科举可不光有才就行的。唐朝实行的可是不糊名考试,而且还得提前找到在朝官员的赏识与担保才行。如今的大唐朝廷腐败无比,他一个小小的平头百姓,想过科举那独木桥可不容易。
更何况,就算真能考上,李璟也并不愿意走这条路。现在是唐末啊,明年可就是王仙芝与黄巢掀起的唐末大民变。再过几年,连皇帝都得匆促逃离京师,跑到蜀中成都去。
乱世末年,真正的出路不是科举入仕,而应当是当兵。唐末,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们的世界。
“阿娘,眼下世道渐乱,做一个文官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保护家族。儿想好了,要去投军,当一个将军,要护得我李氏家门兴盛。”
虽然李家往上数代都是武将军官,可韩氏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科举入仕,而不是去当一个武夫。不过李璟将如今李家迫切的困局摆出来后,韩氏也只能无奈的点头。
李家现在却是太窘迫了,眼下不但家中粮尽,而且就是这千五百文钱李家也根本拿不出。更何谈如果李景要参加科举,就还得出钱打通州县关节,取得州县里的举荐信。然后又得一路提前进京,还得拜会在京官员等。这些盘缠、礼金等等,李家哪又拿的出来。
“儿啊,娘对不起你,耽误你一生了。”韩氏哭泣道。
李璟又安慰了韩氏几句,便让两个嫂嫂及桂娘她们一起先回去。然后便直接去了村东的王老村长家里,一进门,王家上下也正愁着呢。
王老村长是王李村的首户,甚至还是清宁乡的首富。他家有良田千亩,牛马就有七八匹。王李村好多人家自家地不多,都还在他家佃田耕种。王家在村东头有片三座连在一起的大宅院,如同一座庄园。在赤山镇上,王家还开了一家粮行,可谓是家大业大。
王老村长忙碌一辈子,早两年也打算将家业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