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原来如此(3 / 4)
的智勇之士。更难得还满腹好文彩。
知县大人叹息一声,摸了摸下颌的胡须,“那么说来,你招了?”
高原大声道:“我义军吊民伐罪,何罪之有?”
甘霖示意众衙役放开高原,又让人递上供状,“那么,画押吧。”
高原冷笑着接过纸笔,在上面龙飞凤舞写下自己的名字,写完突然想起自己这就变成反贼,日后免不了被人杀头,心中悲伤,又提笔在上面写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他本是个书法爱好者,读书时每天都要写上一篇大字。后来进了军队,也是苦练不辍,写了一手好书法。他也是毛主席的狂热崇拜者,以前在军队里没事就模拟主席墨宝,写得一手漂亮的毛体,虽然不说是一模一样,其中气韵却学了个八成。
一看到高原的字迹,甘霖不禁喝彩,不过,对这两句诗心中却不大以为然,中国的美学讲究个中正平和,含而不露。这两句七言情感外露,失之含蓄,正是:悲而不伤,喜怒不忘形。
“好字,粗看疏狂放达,仔细品味却别有一分豪气。好,好,好,密不通风,宽可走马,一等佳作!果然是字如其人,风流豪迈。”
明朝时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一,一个几万人的县城,能找到上百个读书人就算是文治教化之区。写得一手好书法的人也少之又少。书法这种东西,除了刻苦磨练,还需大量临摹名家墨宝。当初为了学书法,托发达的印刷术之福高原买过不少法帖,什么柳公权 《玄秘塔碑》 、王羲之 《丧乱贴》 、 《鸭头丸》 贴,甚至还专门跑博物馆去看冒辟疆的真迹。见识上首先就比明朝人高上一头。
主席的字体咋看不如任何一个流派,其实融合了各大家之长。他早期的书法艺术即得力于钟王,在汉魏、隋碑、章草、晋唐楷书等前人碑帖的基础上下了较深的功夫,为他一生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书法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他的字,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中,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被他伟人风范所吸引一样。
明朝人学书法,哪里去弄这么多名家真迹,大多是跟老师学点,懂点基本的间架结构,大多是我字体,能够让人看懂就成。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