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秉笔太监(2 / 4)
借势下坡,又缩回湖广去了。
孙传庭大军军心大震,开始骚乱起来。
无奈之下,孙传庭只得命令刘永福留守,自己亲率领陕西籍大军分路撤退,试图打通粮道。这个时候,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出来了。孙部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他在陕西训练的秦军,一半是他后来在河南招募的本地人。河南兵见陕西兵撤退,以为孙大人将他们留在河南送死。于是,留守的河南兵心中不服,立即崩溃,即便是刘永福这个前开封守将坐镇,也无法控制局面。
官军在河南的败像已露。
崇祯皇帝虽然性子急,却不是一个笨蛋,说起来,他这个人心智虽然不健全。但单从行政能力和勤政的他态度上,在明朝皇帝中也算能够排在前几位的。一看到孙传庭送来的搪报,立即感觉出其中所蕴涵的危险。
河南现在的局势,任何人都能看出大势已经朝有利于李自成方向转变,更别说是崇祯皇帝了。相对于他手下的那几个夸夸其谈的阁臣,皇帝的能力地他们不知道要强上多少。
见皇帝勃然大怒,一个太监悄无声息而迅速地从黑暗中跑过来,低下身子拾起奏章,小声道:“万岁身系天下安慰,却莫气坏了身子。”
崇祯皇帝定睛一看,眼前这个一脸皱纹,满面疲惫之色的太监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名下秉笔太监王承恩。算是太监中的二把手。
王承恩今年才四十出头,身材高大挺拔,若嘴上再按上一把胡须,就是一个赳赳大丈夫。可没想到,这才两日不见,此人竟老成这样。
崇祯楞楞地看着他,良久才道:“承恩,你怎么老了一大截?我登基的时候,你看起来正当壮年,保养得也好。今日怎么成这样了?”明朝皇宫中太监,尤其是司礼监的太监充当的是皇帝秘书的工作,算是一等一贴心之人。有的时候,司礼监太监甚至代替皇帝批红。
王承恩从小服侍皇帝,听到这暖心窝子的话,他眼睛一热,哽咽道:“臣岁齿渐老,又阴阳不调,孤阴不生,自然老得极快。倒是万岁这两年也憔悴了许多,还需要保重龙体。如此操劳,伤了身子,这天下……这天下可就没有依靠了……”
王承恩这翻话说得动情,崇祯也听得心中难过,叹息一声,“孙承宗的搪报你也看了么?”
“看过了,豫事已不可为,秦军悍勇,若就此消耗,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炼出这么一支强兵来。”
“对,一定要保住这支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