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七十九章 出其不意(1 / 4)
这次,在做出决定之前,帕特里奇征求了前线指挥官的意见。
不管怎么说,E集团军的美军主力部队来自南方战场,即便同属帕特里奇指挥,可是在这场战争之前,帕特里奇只是驻韩美军总司令,而在南方战场上作战的美军,基本上与他没有关系。
与其他集团军的指挥官比起来,E集团军司令官的地位要稍微高一点。
更重要的是,现在战场上的局势非常混乱,特别是由武清的五万日军引发的日军全线动荡,给美日联军的指挥体系造成了不小的负担。别的不说,在十三日白天,日军派出的宪兵部队就在战场上就地处决了上百名临阵脱逃的官兵,其中还有不少军官,最高级别的是一名少佐营长。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对前线的了解程度显然比不上E集团军的指挥官,也就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当时,帕特里奇主要征询的就是E集团军能不能在打下天津之后,即便被东北军围困也能守住,并且坚持下来。
E集团军指挥官的回答也很简单,即在C集团军与B集团军的进攻没有停止,仍然牵制着东北军大批主力部队的情况下,E集团军能够在占领天津主城区之后顶住反击,并且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
这不是在吹牛,因为E集团军并不缺乏作战物资。
在大张庄遭到袭击之后,E集团军的指挥官就命令后勤部队将囤积在军粮城与华明镇的物资运入市区,交给前线作战部队。因为在北京会战期间,美日联军并没有降低E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力度,而且帕特里奇也希望天津能够成为攻打北京的出发地,所以当时E集团军手里至少还有足够坚持一个月的作战物资。
对美军来说,物资就是一切。
得到这一答复之后,帕特里奇算是吃了颗定心丸。
在他看来,这也正是消灭东北军反击力量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够用E集团军将东北军的反击部队牵制在天津,美日联军就能获得调整部署的时间,并且在天津城外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只不过,帕特里奇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凑齐足够的反击部队。
要知道,在A集团军与D集团军相继覆灭,C集团军与B集团军又分身乏术、连扩大作战范围都很吃力的情况下,凑出一支具有足够规模的部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事,哪怕是调动二线部队,也很困难。
问题是,这次,帕特里奇仍然错误判断了东北军的反击意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