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远方的消息(下)(1 / 9)
本来宋辽两国在没有将幽州与云州收回来之前,主要边境从霸州到府州。在地图上看并不远,拉直了也不过一千多一点公里。这点距离如果步行似乎一个月时间就足够了。
其实不是如此,从霸州到太原中间隔着无数的崇山峻岭,特别是太行山。当然一两个,甚至几千个训练过的士兵与行人,想要通过,还是有道路的。比如石坚的那次冒险。但超过一万以上大军或者百姓行动,加上粮食后勤,没有一个多月别想到达。然后从太原到府州,又来了,从恒山五台山系开始一直到吕梁山组成第二道自然天险。就是所有关卡在自己手中,没有两三个月时间也别想到达。也就是说,别看从府州到京城距离远了一倍,可到京城的时间,比到霸州的时间还要短。
因此,宋朝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后十分地被动,主要就是横向不能配合行动,不得不隔成三个片防御契丹。而常年驻守的近五十万大军以及其他的厢军与乡兵,再反过来一步步地将宋朝的国力消耗。加上西夏崛起,大量的雇佣兵使得国家财政得不偿失,朝廷没有钱了,宋神宗不得不变法。于是用王安石。可王安石所谓的开源,是将老百姓的钱变向地收入朝廷的国库。于是矛盾激化,最后产生党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越失败,越不重武人,只好用人数来堆砌,士兵薪水衣食短缺,缺少战斗力。最后结果恶劣循环下去,国力日见衰落,造成金人入主中原,所向披靡。
所以,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拿下幽云十六州后,不但是收回失地,开边那么简单,节省了大量驻军,并且因为有长城的关卡,还有地形上的原因。反而防御变得简单容易起来。
本来契丹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耶律焘蓉与石坚的谈判,从北河套平原到腾格里与巴丹吉林沙漠尽入契丹之手,无疑使防线再次变得狭长。虽然西端这一防线并不能危害到京城的安危,可也能从某些方面掣肘宋朝,使宋朝不得不分出更多兵力驻防。可是北阻卜的立国,使这一优势完全丧失。对于北阻卜组织的萨满都国来说,与赤脱脱组建的若别温国一样,从总体实力都不是契丹对手,可契丹也不敢冒然与那一个国家火拼,以防另一方势力得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西端的战线更漫长,可萨满都国也不敢招惹宋朝。
在北方整个战乱不止的情况下,宋朝的北方边境反而很平静。
加上幽云路的三位转运使,无论是庞籍还是范仲淹或者是张方平,都不是凡夫俗子。还有石坚当时的经济刺激,很快幽云路变成了歌舞升平。其实看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