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白狐(3 / 10)
。
《贞观政要》的作者,是吴兢。也就是那个家里买不起修史纸笔的唐朝官员。这个人历史上很多人都将他忽视了,可是此人作为史官,秉笔直书高尚风范却是所有史官的楷模。他除了撰写了这本书外,还写了纪传体《唐书》,编年体《唐春秋》以及与刘知己合写了《武后实录》。在最后一本书中记载了张易之诱当时宰相张说诬魏元忠的事,张说感到不安,要求修改,被吴兢断然拒绝。因此被流放到荆州做了一个司马。
《贞观政要》是一本政论性史书,主要记载了唐太宗与魏王房杜等人施政问题的对话,还有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这本书共十卷四十章,言简意赅,语言生动,既有史实,也有很强的政论色彩,为后世许多人称为朝野上下必备,入世为人必读的书籍。可惜这本书到今天,许多人恐怕连名字都不知道了。
石坚对其中许多句子大书特书,并且为之赞美,也对某少数言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其中主要集中在《安边》、《赦令》等章节上。如对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一事,魏征提出的建议,石坚直接说了姑息养奸,丝毫没有顾忌魏征是一代名臣。但也批评了唐太宗知道必为而不知其何为。占一片土地就要将它消化,而不是驻军开边,最后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反而消耗国家的财力。
再比如对赦令中唐太宗对侍臣说要找永式。石坚对他这种制订律法小心的态度是赞赏的,但势与时不同,法与法也不同。如宋朝开国之初,与现在相比,怎么会是一样,那么当初制订的法律就未会现在会适用。因此,制订律法也与行军打仗治理国家一样,要学会审时度势。
可以说石坚这本书就是等于与吴兢合伙为了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量身打造所写的。
赵祯只是看了第一页后,就立即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拨。
石坚也没有打扰他,对这个大汉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这个大汉到现在还晕乎乎的,怎么就进了皇宫?如果一般人,石坚让他坐,只是欠坐,屁股尖子挨在椅子上就行了,以表示尊敬。可他都好,一下子坐了上去。
石坚看到他的样子,又是一笑。
过了好一会儿,赵祯才醒悟过来。这本书原文加上石坚的注解,是石坚借着修解《易》空余时间修订的,只有二十几万字。可这要一句一句地领会,没有几天是看不完的。不能把石坚凉在这里吧。
但他还是感谢地说道:“多谢石爱卿了。”
“皇上,不用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