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增兵金州(3 / 4)
大缩短,直线距离也不过只有三百多里,舟船自登州起航之后,最多也就是三天时间便可以抵达大连湾。
来往一次最多也就是七天时间,在整个六月间,留在登莱和威海卫集结的大中军开始在海军舟船的运送下,开始源源不断的被运送到了辽南登陆,同时大批准备好的物资,也随即开始随船运至了辽南。
所以在到了七月的时候,建奴和大中军在整个辽南的实力对比,便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近四万大中军在辽南登陆,成为了建奴再也无法撼动的力量。
如果拿建奴和明军相比的话,不用说肯定是建奴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乃至是统一协调能力,肯定要比明军要强的多,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建奴一直可以在对明军的军事行动中,处于优势的原因。
但是现如今如果建奴的军队和大中军相比的话,那就是个笑话了,大中军完全是一部肖天健亲手打造出来的近现代的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其组织性更合理,而且也更专业,更重要的是大中军属于全脱产的专业军人,虽然士兵可能没有建奴单兵那么彪悍,但是协同作战的能力和配合性却远超过建奴许多。
更加上大中军的兵种划分详细,兵将都有各自的专业职能,以及超过这个时代的火力输出能力,使得大中军在此次辽东北伐之战之中,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像大中军这样的军队,也有他们的劣势,他们最大的劣势就是对于火器的依赖性以及对于后勤保障的依赖性要远超过建奴军队几倍甚至于是十几倍之多,这就对大中军的后勤保障构成了很大的压力。
所以这一次名义上大中军是出兵十万进行北伐,但是实质上为了保证这十万兵马的运转和作战,肖天健其实是动用了时下的全国之力,以几十万人来为前线做后勤保障的工作。
否则的话罗立也不可能嚣张的敢对大凌河堡进行七天时间的不间断炮击,这背后主要是因为大中军有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支撑着前线的作战行动,否则的话大中军很难在辽东这么快取得如此大的战绩。
虽说东路军比较缺乏骑兵,但是李信却依靠着大中军强大的火力,稳扎稳打,先是在得到了更多兵马支援之后,逐步的肃清了金州以南地区,将这一带牢牢控制在大中军手中之后,然后在七月底的时候率军攻至了金州城下。
虽然金州这个时候又得到了鳌拜率领的三千镶黄旗精锐的支援,可是在兵力对比上,却还是远远弱于大中军的兵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