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制(2 / 4)
姓负担不起朝廷的赋税,原因并不是赋税太高,而是下级的官吏以及胥吏们在征收赋税的时候,所增加的各种加派以及规费还有许多巧立名目的东西,这才是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情。
这些钱收上来之后,并未进入到国库抑或是地方府库之中,而是让各层的官以及胥吏们给收入到了他们的私囊之中,在大明朝形成了恶性循环,大家都按照这些潜规则办事,老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这才导致了最终大明朝财政的崩坏以及民间造反浪潮。
但是大中朝建立之后,便针对这些弊政,接连出台各种措施,先是提高官员的收入,也就是他提出的高薪养廉政策,大中朝官员的薪俸超出明朝官员薪俸了数倍还多,每年还拿出一笔钱,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成绩优良的官员,还可以拿到一笔颇为不菲的奖励。
另外进而将胥吏的薪俸也改由国家负担起来,也给其比较高的薪俸,虽然这么做明里增加了相当多的财政负担,但是却将一大块灰色收入纳入到了国家管理体系之中。
将之前官吏联手暗地里做的一些事情,归入到了明面正规途径之中办理,解决下层胥吏生计的问题,使之可以用薪俸养活家用。
另外推行改良版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政策,重新清理丈量土地,定制新的税额,避免那些地主通过各种手段隐匿田地,规避田赋,尽可能做到公平,谁的地多,谁交税就高,地越多交税额度也越高,有力的抑制了地主对于土地兼并的热情。
在搭建起这些制度之后,严令各地取消像之前旧明时代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加派以及规费之类的东西,又接着出重拳整治前朝胥吏,各地对于前朝的胥吏,都进行了清算,杀了一大批前朝各地身负恶名的胥吏,大块了人心,稳定了地方,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手段,取消了加派到老百姓头上的各种负担。
另外肖天健着令各地官府将财政收入交到中华银行进行代管,以中华银行代理管里地方财政户头,使得地方官员不经手钱物,自然也就没法再收什么火耗之类的东西,掐断官员捞钱的一些途径,总之大中朝推行这些制度,大幅度的减免掉了之前大明百姓身上的负担,使得老百姓在种田交税之后,可以留下足够他们生存的粮食,手头上今后会有所结余,老百姓要求其实就这么低,吃饱肚子能活下去,手中多少有点小零花钱,能穿上遮体御寒的衣服,想要再让他们抄家伙造朝廷的反,门也没有!
所以这几年来,老百姓眼看着日子一天好过似一天,每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