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发展第三产业(9 / 11)
要建起游客服务中心、男女淋浴房、洗浴用品出租点、海鲜餐厅——这些建设工作都比较简单。”
“如果可以的话,跟这里农田的主人进行友好协商,有偿征用他们的农田,改建成海滨公园,增加银滩的游览性……”
他把日后国内海滨城市搞旅游业的一些点说出来,听的叶长安便赞叹不已。
这是审美和发展上的时代差异,四个年代的差异!
叶长安不懂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但懂人。
王忆的表现让他非常满意。
特别是王忆还给银滩的旅游发展定下了个方针策略:观海景、游海水、品海鲜、买海货。
另外王忆的人文情结也让他很欣赏:“建设景观、发展经济容易,而得民心、得人民拥戴却难。”
“相比起来,征用这些农田才是最难的,不能损坏农民同志的利益,不能伤害农民同志对党和组织的拥护积极性,同时还不能浪费国家财产和资源——很难啊,爷爷,这考验你们智慧的时候到了。”
十里银滩这地方属于主岛的郊区地段,后面便有小村庄。
叶长安直接领着两人去了最近的一座小海草房。
此时房子上的烟囱在炊烟鸟鸟,一名老太太在烟火熏黑的柴火灶旁做饭。
屋子收拾的挺干净,里面家具也挺简单,铁皮水壶、凋花的老家具、挂在墙上的领袖半身像和挂历,另外就是碗快了。
叶长安说是上门来讨碗水喝,老太太很热情的招待他们,给他们倒了热水,还夸赞了秋渭水:“这丫头真靓呢,就跟是挂历里头走出来的一样。”
王忆觉得挂历里头的都是一般货色。
秋渭水向她道谢,叶长安跟老太太聊了起来,从领袖同志切入话题并切入的很成功。
老太太提起领袖同志很激动,那敬仰之情、信服之情,瞬间溢于言表。
叶长安主导话题,从领袖同志切入后转向了新中国的建设、转向了福海的发展,然后说‘听了个小道消息’,把‘县里想发展经济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所以要选定一些景点进行开发其中就有银滩’的话题抛出来。
他说到了需要将农田改为公园来招待来自祖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国游客的事,问老太太有什么看法。
老太太很明事理,说:“我支持国家的建设工作啊,咱们银滩是好地方,以后要招待亚非拉的无产阶级同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