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诗词与声调(2 / 5)
独酌’”
“‘月下独酌’有四首,你说的哪一首。”
“虽然四首都很美,我独爱第二首。”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没错,是这一首,也只有这首诗,才能将诗和酒完美得融合成一个潇洒而快活的人。”
魏仁武微笑道:“既然完美的人要喝完美的酒,要念完美的诗,那为什么我们不痛饮一杯呢?”
话音刚落,岳鸣已经率先举起了酒杯。
两人将杯中酒一口干得连底都不留,微醺的状态也慢慢浮现出来。
“诗是完美的诗,酒是完美的酒,但是你念诗念得不够完美?”岳鸣酒下肚后,说话也变得大胆起来。
“那诗该怎么念,要唱出来么?”
“虽然诗与歌可以相辅相成,但是单从念诗的角度来讲,声调很重要。”
“是吗?那我倒要请教了。”平日里不可一世的魏仁武,这时候反倒谦虚起来。
岳鸣接着说道:“诗词的创作,特别是律诗最讲究什么,声调和押韵,押韵是基本所有诗都必须掌握的,就连现代的歌词创作,都得讲究押韵。然而,声调,特别是古声调,也就是所谓的‘平仄’,是现代人很难去学习的,因为现代人都有自己的声调。”
魏仁武抚摸着自己的八字胡,小声嘀咕了一句:“声调?”
“对啊,古代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而现代的普通话声调也有四声,这个连小学生都会,但是普通话四声只剩‘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平’就是‘平’,‘上、去、入’就是‘仄’。”魏仁武言语模糊,眼神迷离,好似在回答岳鸣,又好似在自言自语。
“没错,所以普通话四声的一声和二声是‘平’,三声和四声是‘仄’,不过现代没有‘入’声,就很难按‘平仄’来创作诗词。”
“‘花谢落叶重,雨夜人音空;思君裳溅泪,单单随影同’。”魏仁武竟然念起了那个被人杀害的“北京大学”女大学生所创作的这首诗。
“这首诗的声调,如果严格按‘平仄’来分的话,就是‘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也是很奇怪的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