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老熊岭义庄(3 / 5)
家,因为当地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蛰蝮蛇,所以当地人不分夷汉,一律并楼而居,蹬梯而上,称为“杆栏”,所有的民居住宅,全部依山而建,取坐北朝南的方向,为了避免毒蛇毒虫,复式结构的木楼底部都采用九柱落地,横梁对穿,使楼台悬空,这样的建筑也叫“吊脚楼”,每家吊脚楼下,又都供了个玄鸟的木雕,神秘中透着些许诡异。
卸岭群盗看在眼里,暗中记在心上,转到寨中便打起小铜锣叫卖生意,当地民风淳朴,百姓之间喜欢以物易物,很少有钱财流通,出产蜡染和火腿、三蛇酒等物。虽是地处偏僻,但外来的人也并非鲜有,几乎每个月都有几位货郎来换山货,见有外来的客商并不稀奇,各取自家山货前来换兑。
花玛拐做的是杂货生意,都是针头线脑一类的零碎日用之物。哑巴“昆仑摩勒”扮成脚夫,给扮成贩私客商的罗老歪挑着盐巴。山中钱财无用,有钱也没地方花。山民和货郎商贩之间,向来都是以物易物,挑山走货的客人换了山货,再到外边的市镇上去赚取利润。
由于深山老林进出不便,在这里最有价值的东西是盐。盐巴本身已经被当地人视为一种最硬通的货币。土人经常有一句话:“三担米一斤盐”,可以说这就是当地公认的一种“汇率”。
陈瞎子事先计划周详,他们带来的这些东西,都是山民们急需之物,而且不像普通货商那般计较蝇头小利,颇得民众好感,没用多大功夫,便做罢了生意。又找当地土人讨了几碗水,假意喝水休息,顺便打探瓶山古墓的消息。
陈瞎子等人,假借看风水寻阴宅,以及打听山中路径的名义,果然毫不费力的从山民口中问出了一些线索,这猛洞河边的老熊岭,是一大片海拔千丈的崇山峻岭,在古时候山里确实有熊迹出没,现在却已不多见。相传苗人的祖先苗王“蚩尤”,就是一头巨熊的化身,所以这老熊岭也是由此得名,是洞人起源的神山,山林中留有许多古迹。
古夷人多居岩洞之中,所以也称洞民,按部族区分,共计七十二洞,老熊岭里有处名为瓶山的奇峰,形如天瓶坠地,看似神力,不像人工,那山上更有许多不知名的奇花异草,瓶山中有天然岩洞,里面洞壑纵横,深不可测,湘西又盛产朱砂,铅汞是炼丹必不可少的原料,所以从秦汉之际,各朝皇帝就不断派遣术士,来瓶山炼造不死仙丹,并在洞中建造道观殿宇,涉名山,采嘉石,将各方珍物填充其中,以向仙人求药,俨然是当做了道家洞府中的一处仙境。
经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