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投资(2 / 3)
这个世界因为约翰的出现,钢铁、汽车、飞机和轮船什么的已经有很多留学生专家,只要有了资金和设备就能生产,煤炭、电力等产量也比历史同期至少高五倍
如果能够完成的话,1933年的中国钢铁和煤炭产量将会达到美国19世纪末的水平,发电量和汽车产量达到美国1914年的水平。至于说铁路和公路的话差距有些大,不太好比较,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如果能完成这些计划,中国再也不用顾忌自己东边的那个国家了
这样的实力,将会远远超过日本。
有了这样的基础和实力,到了1929年的时候,中国才有一定的能力应对大萧条的冲击,甚至借机迎来自己的崛起良机然后在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美国一道,成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除了远东中国,还有六亿美元被约翰投向德国。
1923年年初,约翰亨特拉尔亲自前往欧洲,与德国政府签订了庞大的投资计划。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亨特拉尔财团将以低价提供矿产资源、机器设备等物资,帮助德国重建工业体系;与此同时,亨特拉尔财团将以低价向德国提供粮食等农产品以及各种日用品,帮助德国人回复正常生活。但是作为回报,德国必须提供先进的机械、光学仪器、化工等技术,并允许亨特拉尔财团招聘大量的教师和技术工人前往远东工作。
在亨特拉尔财团的帮助下,德国开始恢复元气了。
原本就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大量的人才,有了资金和资源之后,德国人趁机更新了那些被协约国抢走的机器设备,提高了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反而大幅度增加了竞争力。而且通过与亨特拉尔财团的交流,德国人也得到了他们迫切需要的技术,比如汽车、无线电、飞机等等,生产出的产品迅速占领了欧洲市场,尤其是那些原本属于同盟的国家
当然在得到的同时,德国人也付出了许多。
长期以来积累的各项技术、专利,迅速弥补了亨特拉尔财团的短板,并被他们同时送往中国的分公司。同时由于短时间内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和薪水,在亨特拉尔财团高昂薪水的诱惑下,大约四万名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德国人离开了祖国,少部分前往北美,加入亨特拉尔财团,大部分则前往远东。优秀的教师们成为各个高校、中小学和技工学校的老师,开始至少五年的教学生涯;而数量更多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则加入建设大军,奔波在铁路、发电厂、钢铁厂、煤矿等工地上
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