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扼杀苏—27系列(2 / 4)
必须进行的,可要将如此浩如烟海的技术资料完全甄别完毕却是一件极为浩大的工程,因此美国方面所提供的航空技术说起来好听,其实也只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很难对当下的航空困局产生推动作用。
对此,中国方面不是没想过继续借由“隐身门”给美方施加压力,可一来美国开始重新调整亚太部署,对中国造成地缘压力;二来开始大打t地区牌,令得中国不得不投鼠忌器,看着美国依然低头交出所谓的“技术资料”,这边也就见好就收,结束这场由技术而起的暗战........
只不过这样一来,中国航空业期盼已久的技术已经无从找落,歼轰9的改进也只能再次拖延,可现如今军委首长有意引进苏27战斗机,那作为重型战机培育的歼轰9遭到排挤势必成为定局,要知道作为轻型机的歼10还能够与苏27形成高低搭配,同为重型的歼轰9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加之出于性价比和维护成本的考虑,二选一自然成为必然。
这其中的道理可谓是明明白白,可卢嘉栋却不甘心,这其中固然有他对歼轰9的深厚感情,以及保留整个研发团队的决心,但更为重要的是,卢嘉栋并不想看到苏27系列如后世一般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并不是卢嘉栋对苏27有什么成见,恰恰相反,从技术上讲卢嘉栋甚至非常推崇苏27,特别是其后续改进的发展之路,很有借鉴和参考意义,但即便如此,卢嘉栋只要有一丝希望,也不想让苏27如后世般蓬勃发展起来,原因无他,只因为俄罗斯及苏霍伊设计局在后世的种种举动实在令卢嘉栋不得不警醒。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之后,苏霍伊设计局与其他苏联军工企业一样,陷入困境之中而不能自自拔,不过照比其他军工企业幸运的是,苏霍伊设计局手上有一件拳头产品,那便是苏27战斗机。
而当时的中国在战略南移之后,深感自身空军实力严重落后,于是便将目光投向动荡不已的苏联,并最终属意苏27,中国的巨额军火订单对俄罗斯和苏霍伊设计局来说,无异于是天降甘霖,
不但令俄罗斯保住极为珍贵的重型战机生产线,也让苏霍伊设计局从困境中挣脱出来,逐步成长为俄罗斯军火巨鳄,然而拿着中国给的救命钱,缓过劲儿来的俄罗斯和苏霍伊设计局,并没有因此而感念中国的好。
在交付合同上的苏27基本型后,便在后续机型上大做文章,特别是涉及到战机核心的发动机方面,更是苛刻到了极点,这也让中国在资料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