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杀氢弹之父(3 / 4)
率也是绝对不低的。当然也没有高到哪里去,从一九八零年开始,美国的储蓄率就开始低于百分之二十,到了二十一世纪已经是个位数的百分比。这也是里根敢展开里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刺激的美国人的消费。后世美国人为何变成那副样子,这个问题谢洛夫不知道,没有经过调查,暂时没有把锅甩到里根身上,但估计也差不多。
里根时期富豪财富开始暴增,储蓄率下降,同时开始对全世界吸血,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当然结果也非常美满,这种孤注一掷的豪赌,最终把苏联一波流带走。
和库纳耶夫聊了一会,小瓦莉娅进来拿出一份电报,谢洛夫看了之后沉默片刻道,“回去的时候我们去看看他,这么多年了,要不是看在对国家有功,他以为他能活这么长时间,我们克格勃想要一个人自然死亡,真是不要太简单。”
苏联公知的精神领袖,苏联热核武器之父,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就是谢洛夫口中那个对国家有功,现在不断给政府找麻烦的问题根源。他与瓦列里?查里兹和安德烈?特韦尔多赫列博夫共同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并因而面对当局更大的压力。
七十年代,萨哈罗夫与同为人权行动主义者的叶连娜?邦纳结婚。萨哈罗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翌年他获得了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随后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他被苏联禁止离境领奖,他的妻子叶连娜在颁奖典礼上代他宣读演讲辞。
苏联政府将萨哈罗夫夫妇软禁在高尔基市,这次谢洛夫回到莫斯科之前,就来到了这里。
“我不明白,国家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如果不是你对国家有功,换成其他人,还能留下这里不断地写信抗议?还托人送到国外,抹黑国家?”谢洛夫对于这个人权运动到了领袖已经忍耐到了极限,两个人早就认识,萨哈罗夫在这里就是谢洛夫亲自批准的。
“明明很多事情,美国人说的对,我们为什么不能妥协呢?谢洛夫主席,哦,应该是总书记同志,我的祖国竟然非常不幸的落在了你的领导下。”萨哈罗夫在面对谢洛夫的时候毫无惧色,两人已经见过几次面了。
的确,谢洛夫和萨哈罗夫见面已经不少,从早期的警告,到后来的劝解,最终软禁,要不是勃列日涅夫这个人比较温和,拒绝了谢洛夫干掉这个人的意见,这位人权领袖早就死了。
就算是现在,萨哈罗夫这句祖国非常不幸的被谢洛夫领导说出口,仍然让谢洛夫脸色一变,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