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四方(3 / 5)
的腹地再前进半步。数十万的呼兰大军侵入幽冀,数月之间尽攻幽冀全境,只有范阳一座独城虽矗立在幽冀北境。呼兰人并没有想象中当样对这座独城猛攻狂打,在试探性的发动几次攻势之后,发觉范阳城内的军民抵挡意志强烈,便用十万马步兵围困范阳城,役十万流民,在范阳城外挖了数道深濠、筑了一道围垒,用深濠围垒将范阳城围在当中;其余兵力则往幽冀各地,清剿各地的抵抗势力。幽冀投降将领则继续整合扩大安阳营,配合呼兰主力军队的清剿战事,十月之初,除了躲入险辟山岭的抵抗势力之外,幽冀平原上的抵抗势力几乎一荡而空。由于呼兰主力战力都在幽冀境内,乌湖军对幽冀的侵袭颇受限制,并无多大成果。
越郡战事进程也甚缓慢,徐汝愚似乎并不急着拿下整个越郡,在幼子毓麟之礼过后,徐汝愚着手完善江宁的政制。平民百姓多将视野投向变乱的秦州,有志染指天下的群雄却对江宁的政制变更更感兴趣。宜观远南时江宁,世人确信宜观远向荀氏献《置县策》乃是出自徐汝愚的授意,完整的《置县策》也只能从江宁政制中寻找出端倪来。
江宁在十月之初,正式设立议政堂,典制所出,方肃出领,寇子蟾因秦钟树之事,辞去参议之职,退出江宁诸公之列,以议政都事职统领议政堂群僚会编江宁典章,加青凤府侍奉衔参闻机密,协助徐汝愚署理政务。
方肃时年三十有一,出领议政左丞,兼青凤府参议,正式与邵海棠、许伯英、梅铁蕊、宜观远、云清虚、江凌天、蒙亦等人并列江宁诸公之列。
义安战役之后,洛山阳押解颜氏罪族返回泉州受审途中,因为不明原因致使包括颜卿义在内的一百余名颜氏族人逃脱。洛山阳因此事被解除泉州水营统领一职,召回江宁一直赋闲私宅之中。设立议政堂,洛山阳出任议政堂左签事之职。寇子蟾、洛山阳俱为左迁之臣,却同时出任议政堂的要员,不由令人联想到议政堂不过是徐汝愚闲置左迁之臣的场所。
在议政堂设立不久,徐汝愚下令由方肃代为执掌行政批驳之权,水如影以青凤侍奉职佐之,但在世人的眼里,徐汝愚此举并非实际提高议政堂的地位,方肃、水如影得以代行批驳之权,乃是因为其青凤府参议、青凤府侍奉的职衔,可以看出徐汝愚用近臣控制政务、自己则专务军事的意图。
徐汝愚原设长史府、司马衙、政堂事的用意在于军政分离,在设立政事堂之后,长史府、司马衙、演武堂则由青凤府直领,统辖江宁内外的军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