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望风而降(3 / 5)
对江宁的熟悉实不差于江宁中人。却是首次听到这样的言论,只是念及自己实际上与待罪之身相差无几,也不方便开口相询。
听这员左尉说来,江宁便这样轻而易举取得吴州全境,樊彻暗自思量:古人说上兵伐心,中兵伐谋,下兵伐野,是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不过如此啊。
临江归降,江宁的水师战船则可从江水进入震泽湖,湖州、兰陵真正成了江宁腹中之地,小敌困之、关门捉贼也,祝昆达最终逃不出江宁的手掌心的。樊彻忖道:祝同山归降之后,江宁外缘势厚,对余杭、兰陵、吴州实际上已形成关门捉贼之势,樊族归降不过顺势而为,以换取比祝氏稍优渥一些的待遇罢了。如此想来,心生同病之怜,关心起祝昆达的命运来,问那左尉:“湖州、兰陵战况如何?”
樊彻如大树已倾,然而樊文龙如日中天,樊族将在江宁政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左尉倒不敢对樊彻起轻视之心,依足礼数,说道:“湖州守将祝公达日前率领一万守军归附,冯将军率领两万骁卫军进入兰陵境内。”
湖州也降了,兰陵也独支难支。
子阳秋问道:“祝昆达还未降?”
“尚未有消息传来,据说大人在武卫军中,想来也无需多久了。”
除了两万骁卫军、两万武卫军,还有吴州、余杭等地的数万降军,祝昆达还在等什么,难道等哪个按捺不住的部众在身后捅自己一刀吗?樊彻暗叹一声,对子阳秋说道:“祝昆达与我早年相交,或许能听我一两句话,能否折道前往兰陵,顺道可以拜见青凤将军?”
子阳秋说道:“家眷还是乘舟先去新安,樊翁与我上岸换马。”
樊彻不知徐汝愚还有几分耐心等待,在兰陵境内纠集如此兵力,祝昆达若是不降,只怕遂了徐汝愚的心意,魏禺、冯远程、尉潦、杨尚等都是好战之人,文龙大概也想立下功绩。
子阳秋、樊彻从湖州上了岸,到军中调来十余匹骏马,只带着十多名护卫一路往北驰去,一天一夜赶了近二百里,在兰陵南境赶上冯远程率领的骁卫军。
樊彻见骁卫军只比自己早一日出发,心里吃惊不已:昼夜行百里,不见疲态,江宁拥有这样的精锐之师近二十万,当之不愧的东南霸主也。
冯远程不喜樊彻,碍于子阳秋在场,又念与樊文龙日后同殿为将,少不得见面的时候,也不十分作色。
子阳秋地位尊隆,越郡之战,以口舌说动樊族归降,占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