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二·太平(2 / 3)
是不出废物,这回就连在晋中的崔应堂他们也帮了不知多少忙。
他先笑着骂了崔应书一阵,而后去问崔绍庭:“可是若是拓木抵死不从咱们朝廷,那岂不是又便宜了也谈吗?”
“不会的。”崔绍庭落下一子,抬起头来看着笑着的常首辅,告诉他:“您也知道鞑靼人是些什么人,咱们大周的礼义廉耻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吃饱穿暖才是正经的。从前鞑靼也不是没对咱们俯首称臣过,他们只是习惯性的趋利避害罢了,有这样的本性在,不怕他们不上钩。”
难怪当初在福建的时候能把那些海盗打的哭爹喊娘,这份揣摩人心的本事,恐怕算是崔家嫡传了,怪道太孙妃对人心揣摩的程度也这样厉害。
常首辅笑了笑:“鞑靼来使已经在驿馆落脚,少不得叫绍庭你出面当个黑脸了。”
当初鞑靼怎么同大周提的条件,这回就要怎么变本加厉的同他们要回来,崔绍庭对付这些鞑靼人们自有一套,让他出马应付,实在再合适不过。
崔绍庭点头应是:“绍庭义不容辞。”
常首辅放了手里的棋子,看了棋盘半天,叹一声:“我输了。”一面收棋子一面看着崔绍庭和崔应书:“说起来,宋家已经开始急流勇退。宋老这个老狐狸人老成精,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上奏章乞骸骨......实在聪明之极。你们呢?”
崔绍庭有些诧异的看一眼旁边的崔应书,又看看常首辅:“我们自然是要守孝啊!”
崔老夫人去世,崔应书作为儿子,守孝三年乃是人伦,而为伯母戴孝一年,这也是天经地义之事,崔绍庭说的理直气壮:“至于三年之后,天地或许就又不同了。”
崔家当然可以算是后族,可是崔家同样已经绵延百年,族中人才层出不穷,几百年从未有过断代,到了这个地步,崔家不可能因为出了一个皇后就安心当富贵闲人-----他们同宋家不同,宋家宋珏如今还年轻,宋老太爷退下来,既能叫圣上安心,也能为后来人让路。
可崔家却完全不必有这个顾虑,因为崔绍庭和崔应书原本就是拼出来的功绩。
常首辅的棋子已经收完了,从凳子上起身,等崔应书也点头,才站住了脚:“应书守孝三年是理所应当,可你大约是守不成的。”他见崔绍庭想说话,挥挥手止住:“你是大将,大将夺情自古有之,西北如今正需人镇守,有应书一人退一步也就算了,既然从没想过真的退,现成的位子,还是要守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