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那一笑的风情(2 / 4)
”
张耳知道儿子的秉性,耐心的劝说道:“天下的好女子多的是,何必非的在这棵树上吊死呢。”“孩儿就是要这个人做妻子,没有别的选择。”张敖却是丝毫都不退让。
张耳低沉的对张敖说:“孩子,称帝了的刘邦,视我们这些诸侯王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早点消灭。不要说你当驸马的希望非常渺茫,就算是成功了,你想过后果吗?”张耳不等张敖反驳,继续说道:“到时候你和公主的子女,就成为了皇亲国戚。这赵国到底是谁的呢?领地很可能就会被转封,到时候下一代,就没有赵国了,你做了刘邦现在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张敖沉默了,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张耳以为自己说服了儿子,片刻之后,张敖似乎下定了决心,一字一句的说:“如果娶鲁元就保不住赵国,那这赵国我就不要了吧。”
此话如同惊雷,张耳一下子从床榻上起来,气血上涌,指着张敖话都说不出来。突然两眼一黑,倒在床上不省人事
第二天,邯郸城头挂起了白帆,一代枭雄,赵王张耳,没有死在对手的兵戈和阴谋之中,竟然是被自己满怀期望又无比宠爱的儿子气死,只能说造化弄人。
中国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国家,有为父母守孝的传统,自古如此。比如孔子就和宰我有过类似的讨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一个不为父母守孝的人,特别是父母去世了马上就忙着办喜事的人,会被认为是大不孝。但是张敖豁出去了。为了鲁元公主,即使要他的命,他也会愿意伸着头去挨一刀。
当年赵王张耳投靠了汉王刘邦,派他为质子。刘邦待他不错,并没有软禁他。有一天他去打猎,看到一个略微有些黑瘦的小姑娘在打开一个捕兽夹子,有一只兔子的腿被夹住了。夹子刚一打开,兔子就跑掉了,身手敏捷的他一下子就过去追上那只受伤的兔子。
当他把兔子递给小女孩时,小女孩对他展颜一笑。他的心仿佛颤抖了一下,虽然这个小女孩有点黑瘦,但是笑起来的样子,仿佛微风吹开了乌云,看见皎洁的月光,纯净了他的心灵。那女孩撕下衣服的一个角,把兔子受伤的腿包好,就放生了兔子。又对他回眸一笑,说了声谢谢就走开了。情窦初开的他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