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变化(3 / 4)
“真是壮士啊。”
“谢王大帅夸奖。”
壮士?
陈文心中冷笑。21世纪普通居民的营养标准在17世纪大概只有豪富之家才能达到,一个按照21世纪营养摄入标准下成长起来的现代人,自然要比在乱世中出生、长大,成长期普遍营养不良的古代人在体格上要有优势得多。
不过嘛,他最近倒很是过了段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估计气色上未必比得了眼前这位“大帅”
“壮士哪里人士?”
“回王大帅,在下南直隶人士。”
在路上陈文就想过,虽然已经打算好面见王翊和郑成功时都自称是天津卫人士,但是如果被不相关的人盘问的话这么说的话反而过于引人注目。
而南直隶就很好,尤其是南京,那里是清初明朝遗老最大的聚集地,南京来个人见王翊,并不奇怪。而且,明时的南直隶包括后世的安徽,而天津话本身源于宿州方言,口音这关也过得去。
南直隶?一个人千里迢迢的从南直隶来四明山,定然是有要事。
王升故作漫不经心的问道:“壮士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要事啊?”
陈文想了想。记得以前在书上看到过,冯京第和王翊的关系似乎不错。冯京第湖州军破之后,便上四明山和王翊合军一处,后来虽然分守各处,但也是互为犄角。而且,他记得冯京第好像和王翊还是老乡,同乡外加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这关系按说应该是很铁的。
嗯,还是说实话吧。
“在下此来,乃是受人所托,上大岚山求见王经略。”
古人不是都讲究什么忠孝仁义吗?受人所托远行千里,一个义士的印象分应该够这位将军放自己走了吧。
陈文暗忖道。“没准还能混点干粮,今天晚上就不用饿肚子了。”
南直隶!受人所托!求见王翊!还在这个节骨眼,会不会是军情?
王升感觉自己的心跳的越来越快,随即厉声问道:“本帅奉王经略、冯侍郎军令,盘查进出四明山道路。你有什么事,须得与本帅说清楚,否则本帅断不能容你这等这来历不明之人上山。”
卧槽,这人也太不识相了吧,我去见你老大的铁瓷儿你都要管啊。
于是,陈文硬着头皮,一鞠到底,说道:“在下虽然粗鄙,也听过王大帅忠诚信义之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今日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