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答案(中)(2 / 5)
,明年鞑子围攻舟山时才可以有所作为。”
永历二年,清军围剿刚刚攻陷上虞的王翊所部义军。军溃之后,王翊引残兵至天台依附当时还是定远将军的新昌伯俞国望。而后待清军主力撤退,王翊出兵击败当地团练,很快就聚众万人,立寨大兰山。
在陈文看来,按照惯性思维,他们既然已经有过一次东山再起的例子,那么面对相同的处境只要按照曾经的办法再来一次不就很好吗?
听到这里,王江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那么,辅仁是建议我等暂避锋芒喽?”
看来这意图还是过于明显了。
“这只是在下的一点愚见,若是说的不对,还望二位上官见谅。”陈文犹豫片刻,继而坚定的回答道:“昔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也曾退避三舍。还望二位上官考虑则个。”
城濮之战,晋文公大败楚军,终成霸业。陈文用典并不恰当,不过急切之下他也只想到了这个。
听到这里,王江便不再继续说话。反倒是王翊却问道:“此间事了,辅仁可有何打算?”
难道留在四明山吗?
陈文心中冷笑,情报你们也知道了,若是选择硬拼,我不过是在这等死,若是选择暂避,我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何必呢。
“在下打算去福建。”
“福建?”听到这话,王翊和王江无不诧异。
“是的,在下的世伯托在下给福建的忠孝伯带个口信儿。”
郑成功那个忠孝伯的爵位是隆武天子册封的,而此时他已经有了新的爵位——永历天子册封的威远侯。不过对此陈文不打算计较,因为隆武帝已经殉国了,而永历帝还在和鲁监国并立,他又何必因为这个引人不快呢。
可是,这个回答显然不足以取信于他们,只见王江直截了当的说道:“辅仁人才难得,不如留在这大兰山,本官可以和王经略联名向监国殿下保举个一官半职。至于带信之事,辅仁若是信得过本官,本官可以找人代为传达,如何?”
“这……”听到这话,陈文怦然色变,绝对不能留在这里,生死不论,留下来就势必赶不上明年施琅降清了。
既然如此,还是说实话好了。
陈文起身行礼。“二位上官赏识之恩,在下铭感五内。只是在下此去除了送信还准备投效忠孝伯军前,还请二位上官恕罪。”
这个回答显然出乎王翊和王江的预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