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知己知彼(2 / 5)
信这就是几年前哭着喊着要逃回辽东的那个无能之君。
到达天津卫,行程告一段落,接下来按照计划是要在此等待陈文北上,其间利用蒙古骑兵在山东西部、北部以及直隶的南部对北伐军以及粮道进行袭扰,尽可能的削弱北伐军主力的战斗力,为新军争取更大的优势。
此番谋划,刘成甚至就连决战地点都已经琢磨好了,依照拉长明军补给线的原则,就在天津卫与北伐军决一死战。至于具体的地点,城内有武卫右军的家眷,自然不能离此过近,也不能距此过远,城南的八里台就是一个好地方。那里不比后世,还是块尚未得到充足开发的土地,其实出了天津卫城的南门就是一片荒野,其中还有大片的芦苇地和沼泽地,八里台那片高出周遭一些的平坦地形在手,对于守势的新军来说亦是不小的优势。
由此筹谋,剩下的就是骚扰和等待。只是对于清廷而言,等待不可能是无限期的,如今淮北全面丢失,河南和山东也没了大半,再加上制海权的问题,朝鲜的物资已经很难再运过来了。
从江浙明军杀入青州府开始,清廷就已经进入到了全面吃老本的阶段,新军耗用、八旗的铁杆庄稼、朝廷文武的俸禄以及其他开销全部要由国库和内务府来出。以着清廷的家底儿,以及这几年的杀猪宰羊,撑上个数月半载应该还不是太大的问题。奈何比之江浙明军,就要差上太多。
顺治和刘成他们都知道,其实八旗亲贵重臣们的家中,怕是少有比不过那些江南士绅富商的。人家在江南偷税漏税、跑海做生意,还要辛辛苦苦的考科举、攀附权贵、结交其他士绅,费劲了心思才能攒下来的家当,自然是没办法和杀人夺财、**掳掠的八旗们相比,劫掠的积蓄加起来弄不好比江浙明军集团的库存还要厚实。
奈何,顺治深知八旗是清廷的根本,权贵们家里的钱粮,莫说是强征了,连鼓动捐献些许他都不敢,唯恐会落得崇祯般的下场,也只得苦苦撑着。
所幸撑到了今天,已是即将决战的时刻,顺治知道自身家底儿有多少,见了从进入天津三卫地界后便随侍左右的宁完我,也唯有嘉许鼓励一番。
当然,他也知道,刘成看宁完我很不顺眼,不光是武卫右军的武备补充序列排在最后的事情,更大的原因在于遏必隆取而代之过后,宁完我就拿刀子逼着工匠们加班加点的生产,只有了很短的时间就把武卫右军的武备缺额抹平了——哪怕还是万国牌的,起码那些濒临报废的货色,已经不复现于新军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