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李佑起兵(2 / 4)
的使团,依然是小犬带领的队伍。
对于倭寇这个国家,整个大唐恐怕也就宇文哲一个人重视,毕竟现在的倭寇,整个国家也没有多少人,还处于奴隶制度,就像是生活在野人时代,根本对大唐造成不了任何的威胁。
所以王玄策写封信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只是被当成了倭寇又要来朝拜,准备了欢迎。
秀女选过之后,马上就要面临科考,这一次能够把科考办起来,可以说全都是宇文哲的功劳,再加上宇文哲乃皇子皇女之师,当初决定让宇文哲负责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位大臣反对,就连魏征也只是撇了撇嘴,叹了口气。
倒是地方上的一些官员,受到豪门的指使,上奏朝廷,说是宇文哲没有官职在身,主持科考之事,名不副实。
不过这些奏章被搁置了,完全没有理会,为了科举考试,宇文哲也搬到了扩建完成的大学城去居住。
众多皇子,也去往了大学城学习,而且全都报名了这一次的科考,即便是皇子,也会想证明自己。
各地学子都开始向着长安聚集,大部分家底厚实,却没有门路为官的年轻人,像是朝圣般来到了长安。
在来到长安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看,那座改变他们命运的大学城,正是这座大学城的建立,才有了现在科举的产生,这座大学城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而这座大学城的创建者,也就是宇文哲,被数万学子所崇拜,甚至有人牵头,恭称宇文哲为夫子,宇文哲做的这些事,终于得到了天下间学子的肯定。
这简直已经是圣人般的待遇,所有人都知道,等再过百年,宇文哲的历史地位,甚至能和孔圣人相媲美,也许,他的学识比不上孔圣人,但是在贡献上,已经有了应该的历史地位。
孔颖达现在基本上已经住在了大学城,除了在大学城最中心的军校里,教授将士们政治课程之外,还在大学城里任教。
孔颖达算是在这座大学城里找到这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甚至都有过辞官的念头,自己这么勤勤恳恳教书育人,都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心里也是有些酸涩。
不过想到宇文哲促进了科举,本身也是文采斐然,写的那些诗词现在都不知道让多少女孩夜不能寐,心里也就认定了这件事。
正在大唐所有的目光,都把视线放在科考之上的时候,一队士兵,带着一位老者来到了长安,老者和这一队士兵的身上,布满了伤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