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拾四章 日益分化的倭寇“赎罪团”(2 / 4)
炎黄国内许多小企业主,依靠这十几万的商品石油机械市场,养家糊口并发财致富(当然他们再‘肥’也仅仅是喝口‘汤’的水平,骨头和肉都被“三桶油”占去了):
有的民营企业干最苦最累的铸造活,他们使用电炉,尽力确保1000多度的炼钢炉不出现安全事故(但实际生产中,由于管理方式落后,安全设备、措施及流程名存实亡,炎黄国内小厂经常出现大面积烫伤甚至是整个活人掉进炼钢炉里的恶**件);有的企业从事中间环节加工,它们买上十几台机床,然后购进毛坯件后进行机床精加工再贩卖;还有的胆大肝肥,敢想敢干,他们高薪从国企挖人,主攻钻机这一石油装备里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高的部分。
通过摸爬滚打,吃喝送贿,小企业主们个个练就一身社会上生存的好本事:他们会和电业局搞好关系,在工厂每月超高的电费支出上做些文章;他们会平衡质量和成本,保证出厂产品尺寸误差不会太大,但也绝不会精益求精;他们能保证合金成分该有的一定能有,热处理指标肯定正常,但会因为低售价而在产品寿命上找回成本。总之,经过十几年发展,民营老板们和三桶油巨头早已形成默契,巨头不干小件,小厂不干大件,楚河汉界秋毫无犯(小件是工具类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巨头们在成本上没有优势;大件则指管具、大型设备一类,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专利,小厂干不来)。
在第一目标位面,由于大庆油田的提前十几年投产,所以对于石油机械类的产品需求是近乎无限的。虽然王凡依托后世巨大产能,可以保证百分百机器设备及零部件供给,但是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在第一位面建立一套成熟完整的石化机械产业链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301宿舍”的每日生产任务都很“艰巨”。
太田仓,是“301宿舍”内的一名倭寇工人,今年41岁,两年前响应“东亚圣战”号召及上级命令,携妻带子来到炎黄大陆,为倭寇帝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早些时候,倭寇在炎黄进攻势如破竹的那段岁月,太田仓一家在沈阳的日子可谓惬意悠闲,由于太田仓是高等级的倭寇石油机械技师,所以其住宿条件和工资水平都是同行中拔尖的,他和妻子及孩子生活在沈阳一套独栋小楼内,雇佣了2名炎黄长工,负责小别墅的打扫、除草、清洁等工作。
自炎黄共党光复东北以后,太田仓因为有些技术,连同家人被统一分配到“301号宿舍”,三口人生活在一间8平米的小单元房里,使用公共厕所、公共澡堂(夏天一周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