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铛 1(3 / 18)
他年轻时也爱写写画画,门神也画过,大字也写过,《芥子园画谱》
也临过好几卷……穷乡僻壤的,毕竟不能当饭吃,终归还是去学了手艺。
他说:你住几天,住几天嘎,一来饭菜吃点儿热的,二来顺便学学手艺。你会画画,上手一定快,说不定将来多只碗盛饭。
他心善,以为我落魄,变相接济我。
我晚熟,孩子气重,一生不羁放纵爱折腾,借着此番好意,张嘴就应了下来——多好玩儿啊,混成个银匠当当。
我张罗着去买猪头来拜师,他却不让。
他说:免喽免喽,你们这帮孩子将来都是要去做大事的人,你住几天,住下嘎,住下就好。
老师傅说,匠人有匠人的规矩,有些事情儿戏不得。
若当真拜了师,就要扎扎实实学徒三年,若要学得精,三年也未必出师。这是门传了不知多少代的老手艺,养家糊口有余,买车买房却未必,实在不适合年轻人学,也一直没碰见个真心学艺的年轻人……
他说:你要是愿意学徒就学着玩玩,学费不用掏。
我说:那我横不能搁您这儿白吃饭吧?
老师傅上下打量着我,说:阿弥陀佛,难不成你还能吃穷了我?
好吧阿叔,那咱们今天吃什么?
(二)
我以为会驻足个三五天。
没想到一住就是整个雨季。
住下后,自然不用啃煎饼了,有菌子吃,有凉粉吃,还有洋芋。
烤洋芋、炒洋芋,洋芋丝、洋芋片。这里的洋芋是红心儿的,生吃有股苹果味儿,柴锅烧来滋味足,饭添了一碗又一碗,怎么吃也吃不够。
饭桌就是柜台,柜台就是饭桌。
铺子地方小,吃饭时老师傅坐中间,我和小师姐一人一边斜倚在柜台上夹菜,乌木筷子,粗白瓷的大碗。
老师傅念佛,菜多素少荤,却出奇地香。我筷子落得像打地鼠,吃得稀里呼噜。
小师姐不一样,她眼观鼻鼻观心,文文静静捧着碗,细嚼慢咽。
是喽,银匠铺还有个秀气的小师姐。
小师姐个子不高,一身长襟黑羽绒服,袖子长长盖过手背。
那一年,北上广的女孩子开始流行把长发簪在脑袋顶心,小师姐脑袋顶上也簪着个同样的髻子,据说叫道姑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