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铛 1(5 / 18)
师傅,他咳嗽一声,端着锤子喊:来来来,你们俩都过来瞧瞧。
瞧什么?当然是瞧打银。
算是传艺吧,但老师傅不说教,只说瞧。
厚银板裁成条,锐刀錾花,锉刀修边,一锤两锤敲出韭叶儿扁,三锤四锤敲出月牙儿弯。
皮老虎小风箱鼓火,脚下要踩匀,喷枪满把抓,枪口不对人,烧啊烧,烧啊烧,烧软找型再烧再焊,烧至雪花白时往水里沁,刺啦啦一道白烟……好漂亮的镯子。
老师傅对小师姐说:来,戴上瞧瞧。
雪白的银镯子箍在小师姐雪白的手腕上,白得晃眼哟。
老师傅笑眯眯地说:银子嘛……不怕敲,也不怕烧。只有纯银才能越烧越白,所以叫雪花银。
原来这雪花银都是烧出来的?
老年间又没验钞机,难不成衙门库房里入账前,银子还要先拿到火上烤烤?越想越有意思。
老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乾隆时期,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200多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十万两银子就是2000万人民币左右。知府相当于市长,乾隆朝真腐败,一个市局级官员三年能黑2000万!不过结合历朝历代的世相宦情来看——
哎哟我擦,差不多哦……
一想到在过去银子就是人民币,不由得让人心生欢喜。
我也想戴戴,爪子太大,死塞活塞塞不进去,力气也用大了,眼瞅着把镯子捏得变了形。
纯银软,却又沉甸甸的,有意思。
武侠小说里,江湖豪客打赏,动不动兜里一掏,甩手就是纹银百两。
真牛b!随身揣着几十斤沉的玩意儿,也累不死他……
当真是越想越有意思。
来来来,阿叔,锤子给我使使,先来半斤银子练练手。
头一回上手,想打一个绿林暗器银飞镖,将来行走江湖时好行侠仗义。
……结果七搞八搞,镖没搞出来,搞出来一根曲里拐弯的小胡萝卜,一头粗一头细。
我不服气,换一角银子,再丁零当啷一番。还是一根胡萝卜,银的。
我大山东皇家艺术学院1998级美术系高才生,想当年入学考试专业第一,整栋男生宿舍动手能力不做第二人想。工笔、蛋彩、烧陶、模型、雕塑、篆刻、织毛衣、人体彩绘、伪造学生证……样样精通,如今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