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首映礼 十(4 / 6)
气中的一幅幅场景构成了凄绝同时诡异的图景,好似毕加索那一幅展现轰炸惨况的名画《格尔尼卡》,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据说第一次在都柏林公映的时候,现场观众都吓坏了,数千人的会场鸦雀无声……”
“随着法雷尔三姐妹,镜头来到了一处乱葬坑,那里有无数的乌鸦正在啄食着人类的尸体。从这里开始第一个长镜头结束,马上又开始了第二个长镜头,这次视角转到了其中一头乌鸦之上。”
“腾空而起的乌鸦俯视着下方的人流,让观众可以看到这条逃难之路由尸骨铺就而成……”
“这应该是电影史上第一个航拍镜头了,而这种超现实的电影语言给当时的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节选自《十部你不可错过的电影之《饥荒孤女》赏析》
震撼,也唯有这个词能形容场中没有看过这部片子的观众了。
就连我们袁大师身边两位皇太子也看傻了。更不用提那些爱尔兰“土包子”了。
乌鸦飞啊飞啊,飞到了一张地图虚影之上。于是它从爱尔兰都柏林附近一直“飞”到了不列颠伦敦市中心。
最后乌鸦落到了一面米字旗旁。这自然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比喻,把英国人比喻成了以爱尔兰人尸骨为食的腐食动物。
镜头一拉,这是一座谁都知道的的地标性建筑物,那就是泰晤士河边的威斯敏斯特宫,也就是带着大本钟的议会大厦。
透过乌鸦的双眼,观众能看到其中正在举行一次盛大的会议。
这个富丽堂皇的场景和那些脑满肠肥的议员先生们正好和刚才的画面形成了一个极为、极为、极为鲜明的对比。
克罗格公园球场内顿时起了一阵喧哗之声。
不过这还没完,这些道貌岸然的议员先生们纷纷上台做起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一个说,马铃薯疫病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取消所有输入英国和爱尔兰的保护性粮食进口关税,以降低市场上的面包价格。任谁……反正不列颠岛上再穷的人都吃得起马铃薯之外的其它主食。
一个说,我们英国人应当固守亚当-斯密的教条,通过自救来缓解爱尔兰饥荒,尽量少干预自由市场的运作。
一个说,仁慈慷慨的维多利亚女王已经捐献出了整整一千英镑。
一个说,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懒惰、道德败坏,饥荒是上帝在表达对爱尔兰人的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