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龙场悟道(2 / 4)
右王门”
“楚中王门”
“粤闽王门”
这八门,便是继承了王阳明心学的八个学门。八根方柱恍惚散发着氤氲文气,让人心生敬畏。
再往前,是一汪泉水。
泉水前方矗立着王阳明雕像,脚下两块石头上刻着“心即理”、“致良知”六个字。
看到泉水王庸忍不住一阵恍惚,这泉水似乎跟月下学宫的泮水之池有些相像。
唯一不同的就是泮水之池里面存放着一大块妖晶,流出的水都是红色的。而这里却是真真正正的泉水,并无什么奇特之处。
“那里便是阳明公悟道的地方了吧?”王庸心有所感一般,忽然抬起头看向前方一座石窟。
石窟上面“阳明洞”三个字,整个洞窟并不大,一分为二,类似于一室一厅的建筑格局,只不过这是天然形成的。
石窟的石壁跟洞顶上,都刻着不同的字迹,是历代文人骚客们留下的。
而作为主人的王阳明,反倒是并没有留下什么字迹。
王阳明当初就是坐在这个石窟里完成了悟道。
“现在是白天,人太多了,看来只能等晚上再来了。”王庸扫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暗暗道。
于是王庸转头离去。
入夜,一个人影如风似云轻轻飘落在阳明洞前。
正是王庸。
此时的龙场终于散去白天的喧嚣,变得寂静无声。
王庸走在小路之上,入眼处,是一座座的牌坊跟牌匾。
“明德”
“亲民”
“至善”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天地常新”
“培养元气”
……
林林总总,有出自儒家典籍的,有后人赠与王阳明的,还有从王阳明理论中摘录的。
王庸每看过一块牌匾,便有一种全新的体悟,仿佛徜徉于五百年前的龙场,面临着各色先贤大儒们的亲身教导。
进入阳明洞,王庸就地盘坐下来。
王庸就像是一个祭拜先人的虔诚后辈一样,用真诚而质朴的目光打量着周围。
夜风呼啸,从洞外吹入,在洞内几经盘旋,发出一阵呜咽之声。
有枝头尚未凋零的叶子轻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