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特训(2 / 4)
除有些队员有想法,但说到底还是教练拍板,普通队员也没能闹出什么花来。
建平市体校的操场跑道内,此时其他短跑队成员都还未回校,只有苏祖张全山袁成敏三个在训练。
起跑线前,一声声哨音中,几个人闻声而动,噗噗噗噗的脚步声很是有节奏地响起。
庄韬给苏祖特训的项目是跑动姿势,主要是跑动的身躯摆动,还有摆臂动作的固定化。
为什么说经过专业训练后成绩速度都能提升得快,抛开体能爆发力这些硬实力不讲,但是动作技巧的提升就是一个很大。
如果有注意到普通人快速奔跑的时候,就能够发现一个特点,在他们奔跑摆臂的时候,其实是非常不规范,在奔跑中,常常出现幅度过大,或者幅度过小的变化。
而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就单一个摆臂动作,奔跑起来几乎就如同教科书般,每一下摆臂动作都规范齐整,近距离看有一种美感。
正确的摆臂动作能在奔跑中更好地保持平衡,加大摆动腿的摆幅和提高后跑腿的蹬伸速度和力量,能够让身体、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协调统一,还能够有力的提高步频。
还有就是跑动时,上半身的固定,从头到腰部在运动中,很容易会出现摆动,比如头部后仰,身体倾斜,肩膀不整齐之类的,这些习惯性的技术调整,身体逐步适应以后,在奔跑中都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我们平常看奥运会世径赛,有时候因为选手的水平高,摄像机拍摄角度问题,还有采取了慢放和动作回访,感觉不出什么跑动姿势。
你要换一个普通人在旁边跑步,就能够感觉出来那种,光是动作姿势就已经被秒杀了。
后世那档邀请冠军参加的娱乐节目,其中一期国家田径队4x100的几位大神,在节目最后和是为嘉宾比接力赛,不说几个田径大神们在时间上让了15秒最后还赢了这种事。就是那种近距离的跑动姿势对比,摆臂的标准程度,上半身的稳定性,步频步幅的差距,十分直观地让人感受到普通人和受专业训练的运动员的差距。
实际上顶尖的选手在跑动姿势上,尤其是短跑姿势上,几乎看不到几个动作是难看的。尤其是第二第三序列的非黑人选手,比如田径国手,日本国手,在动作标准上像是教科书般精准无比。在身体天赋比不过的情况下,更加注重于任何技术细节上的提升。
在整个短跑项目上,少数跑动姿势难看的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