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正气如龙(4 / 6)
只认为是块普通的美玉。可夜深人静时,忽然绽放温润青芒,上面的字迹逐渐消失,变成一首诗词,随后再变,成了宝玉吟哦的忆秦娥。
而此时宝玉汗出如浆,一颗魂灵儿轻飘飘的,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等他醒来,却是站在一片漆黑的空间内。他想叫喊,抬眼就是一片雪白光芒。头顶出了一行字迹,字大如斗:
秋入郊原栗正肥,山禽成队啄余辉。
清泉一路逐轻马,芳草随车馥郁飞。
宝玉大惊,这是他想写给贾母房中那副画作的诗词,不曾出口。
而此时诗词旁边出现两行金字,一行为才高三尺,一行为名动一时。宝玉吃了一惊,这首无名诗是明朝李江所作。
李江别字亦山,是岭南硕儒陈白沙的得意弟子,诗文平易中见奇崛,形象中含哲理,突出于专,擅长于理,蕴含至深。《开平县志﹒李江传》中对其诗的评价是‘诗文敏捷华美,竖义精确不可移易’。
这首诗不是李江的得意之作,但也是发自肺腑,竟然只能勉强才高三尺,恰好名动?
这红楼世界的标准,未免太高了点吧?
忽然间,整首诗词被一把抹去,一曲忆秦娥高挂百丈黑空。
旁边出现两行金字,一行为才高八尺,一行为煊赫一方。宝玉惊呼出声:“竟然只是煊赫一方?”
太祖此词名动天下,一说今,一说理,百般契合,动人心魄,竟然只是煊赫级别?宝玉真想叫屈。
可这时金光乱颤,旁边再出三行字迹:
以文言志,动人心魄,广为流传,十城可举;
以文言志,心坚如铁,时光纴远,或可名扬;
万物流长,人心不变,逆流而上,传世亦可。
三行金字过后,天地间轰隆一片。宝玉只觉得耳内轰隆作响,抬头看见昏暗的高空裂开一道万里缝隙,炽光泼洒而下,仿佛开天辟地一般。每一缕每一寸都响彻一个声音,绵远,悠长,仿佛从无所不至处而来,到无所不至处而去,永无终止。
“开文山……”
“开,文山……”
“开,文,山……”
宝玉大喜过望,踏入无边炽光。
只见数不清半人高的纸张泼洒而下,瞬息组成一座百丈高的文山,这还不是终止,远处连绵起伏,也是构成了八座文山,绽放泽泽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