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2章 韩国(3 / 6)
几年来秦国内的识字率远远超过六国。
诺大的咸阳城,因为士子们而变得热闹起来,客栈酒馆家家爆满,
很多咸阳城的百姓也非常的有生意头脑,把自家闲置的屋子收拾出来租给那些士子,每个月也能挣不少钱。
听说没有文院,最出色的弟子之一韩非竟然回韩国了!
“听说了吗?这韩非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会离开势力庞大的秦国,回到弱小的韩国?”
“是啊,这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比那韩国不知好了多少!”
有人却是不服气道,“韩非可是韩国王孙,学业有成之后自然回去,报效自己的国家。”
“这倒也是。”众人议论纷纷。
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三年的科举考试,文院中的士子都会大放光彩,十个至少有九个中的。
这些士子不但文采斐然,而且博览诸子百家经典,每一个都是栋梁之材,但秦王并没有一下子把他们放到高位,而是让他们出去历练,从基层做起。
在文院中,他们不但可以学到治世之才,还会学到机关术和农作物的种植,秦国律法更是倒背如流,还会学到一些判案的经验。
这些年轻的士子还没有被官场上的腐败腐蚀掉自己的热血,来到基层后更是积极展现自己的能力,为这个帝国发光发热。
科举考试分为文举和武举,两个考试的时间是分开的,很多学子自持有才,考了文举还不算,还去考武举,能在两个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才,都会得到秦王的亲自接见。
科举考试甚是严格,若是被人查出作弊,将会终身取消科举的资格,甚至还会连累子孙后世一起抬不起头来。
徐清就是来咸阳科考的一名士子,本是楚国人,祖上还曾是楚国的贵族,这是后来家族没落,在楚国没有了出头之日,听说秦国有科举考试,就来碰碰运气,来到了咸阳城后,才感叹天下之大。
此时的咸阳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国家各个学派的士子,可谓是热闹至极。
很多茶楼酒馆都被这些士子占据,时常听到不同学派的士子在争论,有时候争论不过,还上演全武行,不过幸而秦王明智,早早的就派军队在大街上巡逻,谁若是敢闹事,就把谁给关起来,甚至还会取消科举的资格。
每天听着这些士子争辩,徐清感觉自己的学识也在飞速的增长,时常感叹秦王是一个深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