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答辩PPT的人懂个鸡儿(2 / 7)
0万人民币以上的月薪延请。(如果是清华级别的,30万以上也行。而2015年以前,这样的新手10万都拿不到,也就比同等年龄/资历的码农,高出不到3倍。)
至于那些很早跟着扎克伯格做过人脸识别项目的、或者跟着谷歌做过智能图片引擎的,能独挡一面当项目技术服务负责人的,在2015年之后的行情,都是几百万到几千万美元的年薪/分红/期权,这些都不是梦。
谁让后世的人工智能火得不行,引起了全人类资本圈的恐慌呢。
似乎谁赶不上这班车,谁未来就会沦为社会底层。所有的风投基金都是拿出逃命或者说赌命的勇气在博,人才的价值当然是狂热疯长。
(ps:我亲眼见过不少比我更有钱、更有学历的人。聊起人工智能的时候,哀叹他们儿子这一辈,将来能不能活下去。那都是至少住着价值几千万别墅的人,都开始担心自己儿子那代人饭都吃不上了。)
或许有人会以为:既然人工智能还没那么受重视、人才没那么值钱,那么对于肯较早投入的冯见雄而言,岂不是更容易砸钱出成果?
但事实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不火,所以人才少。培养规模也小。“深度学习”体系的奠基人杰夫辛顿教授本人,都是2006年才完善自己的学说的,他带的第一批博士生,2009年才毕业,几乎都进了谷歌和facebook。
其他这一研究方向的教授们,人才培养进度只会更慢。所以如今地球上最多只有3届搞这玩意儿的应届生可供选择。
冯见雄现在是拿着钱也招不到人。而只要他想涨价,那么那些大公司就会想办法挽留,或者拿出期权,又或者是用未来的发展愿景绑定人心。
虽然今年他已经悄悄在挖人墙角了,其实挖到的也都是张一鸣手下几个挑剩下来的。
如果冯见雄的动作再大一些,真的下狠手让张一鸣连自己的核心业务研发都维持不下去。那张一鸣也不是吃素的,大不了提前一轮扩大融资、降低创始人团队持股比例。
那样,整个行业的军备竞赛就提前升级了。
这不是冯见雄想看到的。
所以,他只能是适度地挖人,满足于边角料。
……
靠着边角料撑场子的人,要说自己不怕技术大牛抄自己后路,听众肯定是不太容易相信的。
必须有一个证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