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意见领袖(5 / 7)
n站的含游客月活用户总量,达到了惊人的3亿,其中注册/登录的月活用户数,也达到了2亿多,足足7成的用户是登录后使用的——而优酷那边不但总用户量只有2亿4千万,登录注册的比例更是低得可怜,只有6000万,才四分之一的注册登录率。
后续的付费内容、vip会员销售形势,差距自然更大了。
而这一年,才刚刚算是“互联网移动化的人工红利被消化完”的时候。
一波创业风口过去了,大家的增速都开始放缓,后来者并没有机会了。笑到最后的,就是冯见雄。
随着跑马圈地时代的过去,从业者们纷纷开始反省:继续靠免费,甚至跟某些行业那样,靠送钱来招揽用户,真的有意义吗?在获客流量成本越来越飞涨的情况下,那些粗放式的运营,真的有价值的?
有些自命小而美的网络社区,开始模仿和学习冯见雄,盯上了定制化的内容付费。
比如,有个叫“逼乎”的网站,打了不少苦情牌,似乎它家才是为国人的知识付费摇旗呐喊的先锋,不支持它就不是中国人、没有良心。
然而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雄哥早在2014年,就陆续开始试点各种知识服务内容的付费和个性化定制了。
“得到”上,不仅有高大松、罗胖子、宋红兵以及其他一票自学者的脱口秀,还笼络了无数口才还行、同时知道如何“说人话”、把内容打磨得亲民的资深名校教授。
这些人一开始拿着“得到”的补贴,按买断制供稿,为冯见雄的用户提供了按需推荐的知识服务。渐渐地,随着用户习惯的养成,冯见雄开始让虞美琴走内容直接付费订阅模式。
某个讲经济学的北大教授,本来写一辈子书都卖不出去几万册,结果因为是第一批选择投靠冯见雄的严肃学者,结果撞了运,其讲座的电子版足足卖出去了100万份,个人分账上亿。
那些象牙塔里自命不凡的学阀都坐不住了。他们眼看着这个时代越来越平等,吊丝越来越不买“砖家叫兽”的账。再按照原先的轨迹混下去,只怕一辈子只能靠国w院的津贴或者约稿方的买断过日子了。(尤其是文科类的。理工科的有客观评判标准,对的就是对的,不用媚俗讨好观众)
现在冯见雄给了一条明路,让他们只要放下身段,就能拉到吆喝和真金白银,谁能抵得住诱惑?
文科学阀们本来就是要拼命销售自己观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