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请(4 / 6)
将其安抚住,自然比动刀兵来得轻松。
如今天下依旧不臣服吴国的势力还很多,当然应该先对付那些势力再说。
至于将来,若真是天下一统了,想要对付剩下的这些藩镇,难道还找不到借口不成?
更何况李从儼心向吴国,即便让其接位,只要将来操作得当,还是有机会在不动刀兵的情况下将其彻底收复的。
接下来不久,朔方节度使韩洙和定难节度使李仁福等人也都先后抵达,亲自觐见杨渥。
这几个节度使论起威望地位来,显然远不能与岐王李茂贞相比,而且他们也没有多大野心,只求保住自己现有的地盘就行,对于中原王朝,则向来采取事大的原则。
当初后梁势大,他们便臣服后梁;等吴国灭掉后梁,他们便立即遣使臣服吴国。
对于这些藩镇,杨渥目前同样没有太多精力去对付他们,所以只要他们乖乖臣服,他也对他们做出了承诺,许诺他们将来可以将节度使之位传诸子孙。
得到这样的承诺后,不管心里面信还是不信,这些节帅们总算放心不少,一个个都表示愿意为吴国朝廷镇守边疆,抵御外敌等。
李仁福更是主动站出来说,自己愿意出兵助朝廷大军攻打晋国,为吴王分忧。
这样的提议,若是一般人肯定会欣然答应,但杨渥对李仁福却是极为警惕。
毕竟后世人都知道,定难节度使最后将会发展壮大,成为后来让宋朝头痛不已的西夏国。
如今李仁福虽然臣服自己,又主动提出来愿意派兵相助,但谁能保证他不是想趁机扩大地盘呢?到时候若是他在战场上立了功劳,若是不赏或者赏赐不足的话,又难免让人诟病;而若是多加赏赐的话,又会让李仁福坐大。
所以杨渥思考之后,只说对他的忠心表示赞赏,自己会慎重考虑他的提议,却没有当即答应下来。
接着,杨渥亲自前往高祖、太宗的陵前进行祭拜,王后、太子、宗室百官,以及李茂贞、李仁福、韩洙等人也都随同前往。
在祭拜之时,杨渥自然少不得要追述一番昔日高祖、太宗开国的功德,还有后来大唐的盛世以及唐末的衰亡,对朱温弑君篡位一事进行了一番痛骂。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表明自己父子两代人如何受昭宗重托,励志复兴,数十年来夙兴夜寐,终于剿灭伪梁,为大唐报了血仇。
等到祭祀大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