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020章(2 / 12)
的,农活基本上已经干得差不多了,余下的也就是除除草、浇浇水,跟春耕秋收比起来,简直太舒坦了。
然而,知青们显然不是那么认为的。
这些从大城市过来的小年轻们,压根就没干过农活儿,就连锄头咋用都不知道,往往一锄头下去,不是差点儿砸了自己的脚丫子,就是用力过猛直接甩了出去。赵建设瞧着这样不像话,只好叫了几个老庄稼把式来教他们,毕竟现在还不知道这些人要在这儿待多久,总不能啥都不干光吃闲饭吧?
老庄稼把式们倒是教得认真,可农活儿吧,最难的还不是学着怎么干,而是如何咬牙坚持下去。虽说五月里也不是特别热,可地里那都是无遮无拦的,才小半天工夫,他们就吃不消了。再一问队上的记工分标准,直接就绝望了。
天天干这么辛苦的活儿,赚的工分刚够填饱肚子?甚至就这样还得老天爷赏脸,不然就不好说了。
偏生,负责教导他们农活的老庄稼把式还是特实诚的那种,也不知道包装一下,就把大实话“吧唧”一声摔人家脸上:“就你们这干法,回头大队长得给算半大小子的工分。还辛苦……半天才干了这么点儿活计,等秋收真忙活起来,你们还不得集体扎脖啊?”
瞎说啥大实话呢?
可也是因为知道这些人实诚,说的话更是句句属实,知青们除了绝望还是绝望。哦不,还有懊悔。
此时,还不到全国强制性要求知青下乡的年头,因为这几批全部都是主动要求下乡支农的先进知识青年。他们想法多半都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去农村这个广大天地里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或者努力带领广大农民早日过上好日子。
想法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
这跟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了,才来第二天,他们就后悔了,想回家,可惜回不去了。
赵建设也很后悔,这哪里是下乡支农啊,根本就是来添乱的。一整天也没见他们干出啥名堂来,反而耽搁了好几个老庄稼把式的活儿,关键还不能不给人家算工分,毕竟是他这个大队长分派下来的活儿。不得已,他只能临时改了主意,就是跟老庄稼把式猜测的那样,给知青们算半大小子的工分。
按说知青年纪不大,这么算也没错。问题是,在他们这儿,十二三岁才叫半大小子,十五岁以上全部都当成整劳力在使唤。不然,赚的工分换粮食都不够吃的。
可不这么做也没法子,赵建设不可能叫队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