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096章 商业嗅觉(3 / 7)
个沈万三,划不来。
贩盐茶吧,这玩意儿不是日积月累上不来。
陆氏这钱在后宅看着是不少了,可真要跟江浙那一带的大商人们比起来,也就算个九牛一毛了。
扔进运河里,只怕都漂不出几朵水花。
其他的实业类的东西,做起来太累,可行性也太低。
所以思来想去没想到合适的切入点之后,这件事,陆锦惜便暂时放下了,只不断地留意着各处的情况,伺机而动。
一等,便等到了现在。
有那么一个绝对生财的法子,她早该想到的,可直到昨日参加议和大典,看到那些匈奴人迥异的穿着打扮,才一下想了起来。
贸易啊。
而且还得是大夏与匈奴及西域各族之间的边贸!
大夏与匈奴交战已久,各种军需物资,本应该都由朝廷调派。可事实上,边关路远,京中是鞭长莫及。
所以事实上,种种军需,都是由商人解决的。
这些商人往往跟着军队走,调遣汇聚物资,可以说是与朝廷做交易,称为“随军贸易”。
可战争是六年前便结束了,如今两国议和之后,就连边关的驻军都要撤回。
如此一来,军需必定大大减少。
这些商人们原本所倚重的随军贸易,立刻会缩水。根基深厚的有办法退回来,继续回到大夏做生意;可若有根基不厚的,下场可就不那么舒坦了。
短视的人可能不大看得清,以为商机就这断了。
可在陆锦惜看来,财源这才刚开出来呢!
两国议和,可不仅仅是递个和书那么简单,后续必然有一系列的合作跟进,来巩固双方的关系。
这里面,“贸易”二字必定是重中之重。
而且,如果她没记错的话,与匈奴和西域各族有关的这些事,正好就归礼部管。那不正好在陆氏的父亲陆九龄手底下吗?
这可是天赐良机。
未必说就要走什么后门,让陆九龄行个方便,只要能探探朝廷的风向,都是极大的助益。
人能逆势而上,固然是本事;
可能捕捉大势,顺势而上,又何尝不是本事?
上一世,陆锦惜是接触过风投圈那一帮人模狗样的投资人的。这帮人了“独角兽”之外,常爱挂在嘴上的还有一句“风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