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一章:区划(3 / 4)
意,的确,他们的压力太大了,如果可以设省,对于各个部门来说,他们的压力都会减小不少。
“陛下,财政这块……”皇甫无逸郁闷了。
划省对户部也有好处,但也有坏处,设置了省一级的行政单位,那财政总要给人留点吧?不然人家还咋工作,还咋部署?
这么一来,户部能够拿到的钱就减少了,可这些年户部正是大出血的时候,在大出血的同时,还要往外放血,这个就有点不能忍了。
李元吉看了眼李承光,这么复杂的问题,他怎么可能来一一解释?当然是交给太子来解决喽。
李承光会意,直接开口道:“财政收入按照县16,州10,省24,朝廷50来划拨,地方自留资金用于各地自身的发展及教育经费,朝廷资金则用于国家性质项目,军费,朝廷支出,协调各省等。企业所得税则按照朝廷60,地方40来划分,这部分资金直接纳入地方财政,不在上缴范围之内,例如机械厂,属于朝廷与雍州府洛州府联合创办,那么财政收入便按照朝廷60,二州府40来划分。
不过以后要避免这种模式的出现,也就是说,以后只允许属于一个地方的官企出现,若属于县级官府的官企,则朝廷与该县64分,若属于州府或者省,便与相应官府64分。”
李承光吧嗒吧嗒的说着,其实大唐现在的税制还是相当混乱的。
即便提出了这次的改革,也依旧是相对混乱的。
个人税还好说,不过这部分现在也没有多少,真正高收入的人群并不多,主要还是以企业税为主。
但是企业税,则不像后世那样有明确的注册地,而现在的制度则为销售地区进行收税,不过当这笔钱回到各自归属地之后,也要交税,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税制。
所以这种模式下,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到各个地区的税收情况了。
普通的县城,他们企业税最多的也就是来自于各个店铺的销售,这是大头,最多再加个制造工坊的收入税。
但是像洛州或者长安这种大户,收入就丰富的多了,店铺,制造,分销等等。
不过这套制度已经顺利的实施了,而且现在进行的也还不错,没必要大范围的更改。
所以李承光说的,主要是针对官企,不要小看了官企,在计划经济时代,官企起到的作用远比那些私人企业更大。
皇甫无逸焉了,无话可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