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初见孔明(2 / 3)
因义子之身轻视了自己,前世经历已让他深深知晓,不自信者,必将一事无成,刘备既收为义子,那便是刘备之子,刘备麾下之人,但凡有不以少主之位待之者,刘封都一一记在心中,日后再做打算。
“子威将军年少有勇,日后阵中定可堪大用,待得鼎足之势成型,便可遣其镇守一方重镇,以御北方之敌。”诸葛亮依旧摇着羽扇,面向刘备,缓缓言道。
刘备听闻此言,手捋短须,微笑称是,以孔明之言,刘封年方十八便有封疆之资,刘备心中自然兴奋,他收刘封为义子,乃是灵光乍现之举动,如今得诸葛亮此言,便是对其眼光极为认可,刘备岂有不喜之理。
然刘封此时却暗自紧咬牙关,心中直问候了诸葛亮上下数代之女眷。那孔明适才言中深意,刘备并未觉察,刘封又岂能不知,此言明里称赞刘封之勇武帅才,暗里则已将刘封排除继承大统之列,若是按他所言,刘封只可镇守一边疆重镇,那便如前世之刘封一般无二,最终不会落得个因威胁刘备亲子之地位,人头落地,纵有震天之功,又与何人言说?
初次相见,诸葛亮便给刘封如此一个软钉子去踩,刘封心中登时变怒气翻腾,纵然心知不该如此时候便与其结怨,然倘若任凭诸葛亮于刘备跟前消磨,刘封便是有不世功勋,也不堪其数句言语。
于是便心中一横,上前一步,到了诸葛亮身侧,抱拳言道:“刘封,谢军师谬赞,然心中有一事不明,斗胆请军师明示!”
对于刘封如此做法,诸葛亮显是未明其意,他本未料到年仅十八的刘封能参透其话中含义,只道刘封确是有事求教,便微微一笑,开口道:“小将军但说无妨。”
“适才于朝阳县郊,父亲险被蔡瑁所获,若是到了襄阳,则事危矣,封虽侥幸赶到,然军师恐早有智计可保父亲安然归于新野,封惶恐,望军师明示,封尚且年幼,尚可学习一二。”
诸葛亮闻言,双瞳微微一缩,以其才智,只一听便知刘封已然参透了他话中含义,于刘备身前有此一问,分明乃是测其才智,此事事关刘备安危,况刘封早已解了此局,此事无论孔明作何解释,刘备皆会以为不如刘封,只会更以刘封为傲。
一念及此,诸葛亮又摇了数次羽扇,依旧笑道:“此事既已得解,小将军之计便是上策,纵再有十计,亦为下策,待用兵时,小将军自会知晓孔明之能。”
诸葛亮乃是自比管仲,乐毅之人,端的文治武功皆是颇为自信,此时既识破了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