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3 / 5)
人生起进攻的勇气。
南边形势稍好,但也好不到哪儿去,虽说陵川还在联军手中,算得上一条后路,但泽州被燕军拿下来后,这条后路立刻显得极其危险。先不说燕军铁骑可以纵横来去,随时掐断陵川至高平的辎重补给,就说一点,要是大军有甚不测,需要从白陉退出河东,以白陉的通行能力而言,没有大半个月,联军是根本撤不完的,不管是太行陉也好,或是白陉也罢,通行能力都不算好。而这大半个月。撤退的大军随时会遭受燕军的攻击,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全局形势糜烂。
敬翔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出来,他也不敢说,说了会被梁王杀头的。军中存粮本就不多,泽州一丢,损失的不仅是两员大将和数万大军,最大的损失是还没来得及转运至高平的二十万石粮食!
如今在高平,诸侯联军的存粮甚至不够一月之用!
因此,梁王时间不多了。一个月后,四十万大军就要灰飞烟灭。
其实在军议之前,梁王与敬翔和李振商议,便已经定下了进兵的方略,无他,只能南下,夺回泽州!占领泽州并不意味着就能消解眼前的困局,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以泽州为依托,掩护大军从白陉撤离。
但这样的方略不能从梁王口中提出来。敬翔和李振也不能提,谁都知道他们是梁王心腹,他们的话就是梁王的意思。
一来,南下方略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实质上等于承认了北伐的失败,为了这次北伐,梁王折腾的动静太大,又是分封诸侯、又是洛阳会盟。好不容易纠结天下诸侯出兵,却闹了个灰溜溜撤兵,不仅梁王的面子上过不去。还会极大的打击梁王的威信。
二则,如果明摆着告诉大家,咱们要撤兵了,无疑会令全军疑虑,军心动摇,恐怕四十万大军根本跑不出去,这也是梁王不愿主动宣之于口的关键所在。
召集军议的建议是李振提出来的,之所以让马殷等外系将领参与,就是要让他们主动提梁王分忧。
不出李振所料,本来就用兵意志不坚决的李神福第一个开口,他主张南下攻打泽州。紧接着,王宗佶、马殷也纷纷附和。拿了梁王的好处替梁王出兵壮壮声威是一码事,如果要为此把大军葬送在上党,那可就太过折本,这笔买卖做不得。
郭启期和王师克一直扮演的是打酱油的角色,当然也巴不得早点退出上党,同样点头附议。
只有梁王一系的将领感到有些遗憾,但他们也知道大势所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