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3 / 4)
南降卒,极大地缓解了粮食压力,同时因为河北军兵回返家园,河北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复,对于仍旧集结在上党地区的燕军来说,所获得的支持力明显更高了。
虽然减少了三十五万人,但燕军的战力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目前,上党地区的燕军以经过补充后的九大野战军团为主力,然后是经过扩充的辽东保安军、幽燕保安军和晋州军,能够直接拉出来野战的军队达到十五万。除此之外。还有一百多个由梁军牙兵降卒整编的补充营,以及仍在上党新兵训练大营整训的十万梁军降卒。
与天下头等主力的大规模会战,对于燕军来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洗礼,进一步验证了燕军指挥体系在大兵团、大战场上的调度和组织能力,理顺和解决了许多之前不曾发现的指挥问题。同时,对于各支一线主力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磨合机会。
按照军事参谋总署最初的安排,从关外草原、渤海、新罗等地征募的补充营是独立设置,并且准备独立成军的。优先补充的对象也是怀约联军这样胡人居多的军队。但是随着战事的逐渐激励,当上党战场分化为高平和襄垣南北两大战场,进而出现跳出河东的大范围外线作战时,这样的设想便已经没有人去提了。
当时的情况是,有什么兵就补充什么兵,甭管你是胡族还是汉人,一道命令下来,拉上去直接充实战场。尤其是随着高平以南、界牌岭防线争夺战的日趋白热化,很多防守各处山头的燕军营垒损失惨重时。大量的契丹、渤海、新罗、室韦、库莫奚、杂胡等各族士兵都按照就近原则,直接填了上去。
这样的经历,使得燕军成为了一支不折不扣的各族联军,虽然仍以汉人为主。但其中充斥着众多的胡人。胡人和汉人并肩作战,几乎不分彼此,不知不觉间解决了军事参谋总署苦思冥想的胡汉军士融合问题。其实仅就现状而言,经过上党之战后。怀约联军已经和其他八军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了,军制上已经完全类同,唯一不同的。只是军种的构成——左右厢分别为马步厢,也就是马步混成军团模式。
在怀约联军的军官和士兵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呼声开始向军事参谋总署提出诉求,要求将名称进行变更,给予和其他八军类似的军号。据说李诚中本人正在考虑,但事涉河北对关外的大政,还需要仔细斟酌才行。
一场大战下来,诸军皆疲,且需要应对的战后收尾事务太过繁杂,所以李诚中一直没有下达南下的军令。军事参谋总署各级军官成天忙得晕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