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教官生涯(10)(2 / 3)
主要的是,海军派遣的人员可不是普通人,他们来自海陆特战队。
他们是海军中的特种兵,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到了军舰上就是海军,登陆陆地之后他们就是陆军,海军、陆军的技能都没问题,也在进行两方面的训练。甚至,一些在航空母舰上服役的海军还会驾驶战斗机,维修战斗机,保养战斗机。
也许陆地上的战斗能力无法跟陆军相比,驾驶战斗机的能力比不上空军。但是架不住人家全面,海陆空三军的技能都有所掌握。陆地上是猛虎,下海是蛟龙,天空是猛禽,压根就没有短板,扔到哪里都能适应战场。
按照道理来说,既然海军的训练模式不错,能够培养出合适的军人,为什么不按照海军的训练模式培养人才呢?培养出一批可以驾驶战斗机,驾驶军舰,能够在陆地上战斗的新型人才?
不是上层不想培养,而是培养不出来。
首先是军费问题,培养出一位三个军种都有所涉猎的军人,花费的代价完全可以培养出一个连队的士兵,十名海军,五名飞行员。
看起来差距不算太大,如果合适的话,上层咬咬牙也能忍了。实际上呢?新型兵种确实三栖,扔到哪里都能战斗,都能适应战场。
然而,在陆地上,他们比不上最顶尖的特种兵,在空军上比不上优秀飞行员,海军同样也是如此,跟最顶尖的人才有不少差距。
花费巨大代价还培养不出人才,这种情况自然不会有大佬同意。再说,其他兵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海军整天在海面上游弋,大部分时间没有训练,他们有时间学习其他技能。陆军,空军则完全不同,他们有海量的训练,专业学习,哪有时间学其他领域技能,完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想学习都没用。
于是,这才是三栖兵种计划暂时搁浅的原因。
当然,在军队内部其实在进行一定的三栖军种,或者是更多栖兵种的培养。新时代战争中要求战士更加全面,要熟悉各种战斗方式,不只是陆战海战、空战都要有一定涉猎,不一定完全顶尖,却要求能够适应战争。
只有最全面的士兵,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培养多栖兵种的代价确实太大,这个计划只在小范围实验,短时间之内根本就不可能推广到全军。别说全军,即便是在特种兵之间,多栖兵种都不太容易推广。
特种作战讲究专业性,配合性,团队协作能力,个人技能等等,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