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成就感(3 / 4)
不是王爷自己掏腰包去买粮食,大家伙哪里能活命啊!”
陈知县心直口快,激动之下想到什么就说了什么。
话出口,他才察觉到自己说了什么,立即觉得有些不妥,毕竟圣上不给粮食这样的事着实太容易引发议论。可是转念一想,圣上身为天子圣上就竟然做的连王爷都不如,他既然敢做,难道还怕别人背后议论?
反倒是忠顺亲王,为人亲和仁善,行事又低调。他刚才都问了,这些粮食都是王爷买来的,他说的狠辣,可到底去了柳员外家也只是吓唬了一番,到最后也给了钱的。
王爷肯为了百姓活命,在圣上不派粮食的情况下,动用私人的银子买粮给大家吃,这样的高尚情操,王爷自己不宣扬,他却不能让这事儿就这么压下去。
果然,陈知县这样一说,百姓们立即议论起来,这消息像被潮水推远,很快人群里就都是百姓们的称赞声。
逄枭与秦宜宁对视了一眼,却是颇为无奈。
他们一直低调,为的就是不让人多想,眼下这一处还好一些,王爷手里有些银两可用也并不引人注目,可是他们是打算一路往南方一直赈济的,那可就是一笔庞大的数目了,到时难保不会有有心人多想,万一去李启天跟前多嘴说一句,逄枭可就解释不清了。
是以逄枭和秦宜宁,包括徐渭之、谢岳等谋士,也一直都在犹豫要用什么方法宣传开来,既能让逄枭博得民心,又能不让李启天猜忌。
可谁料想,计划跟不上变化,他们的办法还没想出来,陈知县却先一步帮他们做了决定。
见逄枭面色有些尴尬,陈知县只当王爷是性子如此,不愿意为这种事出风头,心里对这位年轻的王爷跟多几分好感。越发觉得王爷做了这样的好事还默默无闻太过亏了一些。
逄枭与秦宜宁见粥棚在陈知县的安排之下,百姓们都秩序井然,年轻力壮的那些也没因为自己力气大就挤在前头,而是先谦让老人、孩童和妇人,虽然大家已饿的眼冒金星,也没有失去做人的风度和底线。
秦宜宁和逄枭心里都很欢喜,也不由得感慨陈知县治下的金港的确与来时所见地方不同,不知是因为这里沿海,灾情较轻的原因,更要紧的是这里的民心淳朴,人人还都保留着善良。
一个知县,要维持一个地方的安定已是难事,是更可贵的是他让百姓们始终保持着淳朴之心,并未产生任何不良的风气,即便是在死亡的阴影笼罩之下依旧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