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孽缘(二)(2 / 5)
他本来想找教育人才,结果给自己找到了一个词曲作家?
这种歌很适合这个时代,很容易走上层路线打动很多人,比如上次自己送歌的那个人,她一定很喜欢这首歌,现在虽然还不到六月份,凭借这首歌,她几乎可以在春晚预定一个位置了。
这首歌为什么不是他“写”出来的呢?沈樾几乎要感慨命运的捉弄了,如果这首歌是他“写”出来的,一切都迎刃而解,偏偏写出这首歌的人是现在不知名的老师。
一股名叫嫉妒的情绪在他的脑海里蔓延。
“建议成立唱片公司,将词曲鬼才郭怀玉签入公司。”首富系统说道。
沈樾却本能的想要忽略首富系统的建议。
他知道签下郭怀玉等于签下一只下金蛋的母鸡,一个优秀的词曲作者比歌手重要得多。
会唱歌的人堆山填海,真正走到公众面前留下姓名的有几个?真正红透半边天的有几个?词曲作者却是一个人能养活好几个歌手。
多少人凭借一首歌吃了一辈子啊。
印象里那位老师就是这样的创作者,他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都是一首歌红了一名歌星,国民度极高——可惜,他是歌红人不红,郭怀玉这个名字只是让普通大众觉得耳熟罢了,否则沈樾一开始就知道他是谁了。
沈樾想了很久很久,他拿起了电话,播通了一个号码,“喂?我又新创作了一首歌,有没有时间来看一看。”
贪婪终究战胜了一切,沈樾重新拿出一张纸,将词曲誊写了下来,之后,将原稿撕成碎片,扔进了废纸篓。
效率是什么?在九二年的中国,有钱就有了效率,薛琳亲自设计,亲自挑选材料,当时没有的材料薛琳画图找人订制,不到一个月,“食堂”装修完毕,服务员、泊车工兼洗车小弟也已经召满,张少彬也已经找到了大厨。
大厨姓顾,头发秃得像地中海,人很干净利落,是张少彬的班长,农村兵复员回家之后没有安排工作,一直在走村串乡的当喜宴大厨,没活的时候就在家务农,张少彬把工资待遇各方面的一说,他很快同意了,把媳妇孩子也领来了。
这边比他家所在的村子交通方便得多,孩子上学也近,条件也好,顾师傅总体很满意,又介绍了相熟的面案师父。
至于厨房里杂工,传菜员,配菜员什么的,现招就能招到人,九二年国企的寒冬已经慢慢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