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双面绣品(2 / 3)
有银子她也不赚。
旁人不太明白她的想法,楚辞却是清楚的很。
他曾见过那些单子,但凡是姜琴娘接下的,不是官勋家眷就是富绅名流,这些人关系攀上了,用处不可小觑。
绣坊的绣娘每日都有活计,活儿干的越多,月底兜里的月钱肯定就越多,涅槃重生的布帛坊焕然生机,竟是比之从前都还红火。
绣坊里一应上了路子后,便不用姜琴娘再多操心,她挪出更多的时间练习炭条画。
一晃到了十月,中途云家云泱和云雒上了京城,约莫是得到了什么消息,姜琴娘并没有刻意去打听。
在炭条画练到瓶颈,再难有进步之时,她听了楚辞的建议,准备去织女窑看看。
所谓织女窑,是苏家养着的一批织女,这些人除却织普通的布料,更多的还是织月华锦之用。
毕竟普通得布料,苏家经营这么多年,不用大批量的自己纺织,每年固定的月份,会有管事带着人去大量采买。
低价、量大采买,再提一两成的价卖出去,所赚不多,可对于一个绸缎庄来说,又是必须要做的买卖。
织女窑在苏家老宅,距离罗云村两个山头的山谷里头,这个窑里全是苏姓人家,往上数几代,根出同源,都是一家人。
故而,苏家并不担心出现胳膊往外拐的情况,盖因谷里头还有德高望重的长辈管着。
姜琴娘带着楚辞还有苏重华并苏瑶去了一趟织女窑,到了地儿,她陪着苏重华去了祖祠祭拜一番。
她没有资格进祖祠,只在门口等着,上香跪拜的事,全是小孩儿一人走进去完成的。
苏瑶也没进去,这一路上,她都低着头,不跟谁说话,也不理会人。
姜琴娘没多管她,该说的不该说的,她都知道了,能不能想开,全在她自个。
织女窑的苏老今年已经六十六了,一甲子有余的长者,拄着青竹拐杖,干干瘦瘦的,耳朵虽然不怎么好使,可眼睛还甚是明亮。
他和苏重华从祖祠出来,对姜琴娘点了点头,目光就落在了不远处的楚辞身上。
他看了会,忽然就问姜琴娘:“他就是你给重华请的西席?”
姜琴娘很是敬重苏老,她点头应道:“是,扶风先生曾是京城晋王世子的启蒙恩施,德才兼备,是不可多得的端方君子。”
苏重华拉着苏老的手,他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