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风潮(4 / 7)
,要不然不可能被安排去教初中高中,毕竟教小学的去教中学,怎么说都有点水。
但是同范围内的小学,却又实在找不到比水月村小学孩子更优秀待遇更好的了,所以才说最后那一条只是想想,没人真的认真去考虑。
“咱们村现在都有不少人开始做生意了,卖点小孩儿的东西,或者把家里的房间租出去,还有卖一日三餐的饭馆子,我爷在家里摆起了竹篓篮筐,来买的人还挺多的。”
两人随便聊了下学校的事儿,邱北就声音带笑的说起了村里的变化。
今年五月里平同志可是直接站出来表扬了去年单独签字搞土地耕作的那十几户人家,这就算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风向标了。
如今公社也不管下面怎么搞的,一心一意就等上头文件啥时候发下来。
水月村小学是作为茳那市一处小学教育模式实验点被关注着的,水月村的变化从马路到来往人员,这些都是默许的没人能想法子阻止的。
所以如今水月村说是一个村,却更像镇,因为水月村从周一到周五上学日里都挺热闹的,而李家镇街上却依旧是三天才逢一次集。
“村里热闹起来挺好的,师傅在家也能有事儿做了,老村长他们身体怎么样?”
“挺好的,李家二叔把水库给承包了,说是养鱼,老村长没事儿就约几个老朋友去钓钓鱼,今年年尾水库那里还能给大家分红,也算是给大家伙创收了。”
李晓冬被王大梅忽悠着看了两年的书,最后考了个中专,也算不错,不过因为他要去上学,所以村里大队长的名头就落到了俞七哥头上。
俞家也是村里的大姓,再加上俞老七为人不错,老村长跟李晓冬主动帮衬着,这个大队长的位置坐得也安稳。
村里赵家因为当初赵春来的事儿被村里人很是嫌弃唾骂过一阵子,后来风头稍稍过去了,赵家人又背后搞起了黑市那一套,去年开始又干起了“倒爷”的买卖,日子倒是过得红红火火的,在村里看人都是用鼻孔瞅。
邱北说起赵家人也没什么鄙视之类的语气,就是很平淡的在说起王小海跟周代涛做生意的时候顺嘴一提。
当初王小海跟周代涛生意失败以后没能拿钱回家不说,还欠了一大笔债,两人回家之后老老实实干了一阵活儿,私底下也在跟着走私货,家里让他们俩娶媳妇都舍不得钱,就想着努力把债给还了。
虽然杜山一开始就把债务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