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3 / 4)
乞求之事,杨太后自然是全部驳回,你说求和、本宫就答应求和,你说请求接济粮食,本宫就要将百姓的粮食拿来喂白眼狼啊,想得那么美,你真当是在做梦啊。
不说多尔衮对于大明现如今的‘不要脸和厚脸皮’、是怎样的气急败坏,单说其他,泰昌八年当真算是个好日子,除了后金这事引发的礼部一干官员倒霉,可以用风调雨顺来形容。这一年,永久减免了赋税的陕山甘三省居然摆脱了年年久旱无雨的诅咒,接连下了几场雨。雨量虽不大,但足以让依靠着深井井水顽强生存的农作物得到了滋润,这一年陕山甘三省的田地收成还算不错,又因没了繁重的赋税,家家户户已经有了足够的存粮、就算来年再出现大规模的灾情,不依靠朝廷救济、想来陕山甘三省的百姓也足以应对过去。
时光如白驹过境,转瞬便逝,不知不觉就到了泰昌九年。如今的朱慈燐已然虚岁十四,逐渐摆脱了孩童所特有的稚嫩,正朝着美少年的方向坚定不移的发展着。
年满十四的朱慈燐已经算是半大的孩子,所以与朱慈燐分别居一侧殿、共同在正殿处理政事的杨太后早已搬迁至了慈宁宫,算是为两年后让政于朱慈燐埋下了很重要的伏笔。
与僻处最里、环境清幽的慈庆宫不同,慈宁宫靠近前朝,也算方便杨太后继续垂帘听政,所以杨太后倒住得何乐,反倒是猛然一个人住乾清宫的朱慈燐有几分不适应。
世人都说好的不灵坏的灵,对于杨太后来说也是这样。刚开春时,杨太后还在庆幸去年陕山甘三省风调雨顺,祈祷今年接着如此时,就来了一场波及面积很大的冰雹、砸死冻坏了今年刚播种下小麦。
杨太后无语,正当她准备通知受灾地区做好补种工作时,突然收到消息说,她的大女儿,大明的长平公主,不知怎么的跟终于归降的张献忠义子李定国看对了眼。
恍然发现女儿才虚岁十五就早熟得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反贼出身的驸马,杨太后不知该赞赏女儿的好眼光,还是该赞赏女儿的好眼光,只得哭笑不得丢开琐碎朝事,往两位公主共同所住的翊坤宫走去,问问朱淑娖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儿呢,还是锦衣卫捕风捉影。
此时翊坤宫内,两姐妹正在嬉笑打闹,谈论的话题自然是各自的话题。朱淑娖嘲笑朱淑婒死心眼,就从小就认准了戚嗣昌一人,而朱淑婒呢、则嘲笑朱淑娖眼睛有问题,居然看上了出身不好、有从贼名声的李顶国。
朱淑娖不服气的反驳:“这是环境所逼、为了活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